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以社会化服务提升高标准农田产能:“补丁地”连成片 种粮省力省心
雨水过后,又飘了场小雪,王志勇坐不住了。整个冬天,王志勇心里挂念着一件事:正在施工的高标准农田改造进度咋样了,冬小麦返青后,节水灌溉能不能派上用场。
今年50岁的王志勇是山东威海市文登区泽头镇虎口窑村的种粮大户,流转了1000亩地,光是优质小麦就种了900多亩。“去年小麦播得晚,苗情弱,开春追肥浇水蕞要紧。”王志勇一边说,一边用脚踩了踩麦垄,“地里还算结实,墒情可以。”
距离王志勇的麦田不远,虎口窑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施工,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来回奔忙、轰鸣不断,平整土地、铺设管道,十多名工人正在为灌区内新建成的平塘砌护坡。
“正月初六,我们就干起来了,2月底管道就能铺完,3月泵站就能建成使用,不耽误群众用水。”文登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刘峰一席话,让王志勇心里有了底。
喷灌管道连着新建好的泵站,阀门一开,水通过喷嘴喷射到空中,不但利用效率高,更能节省人工成本。“估摸每亩地能省出100多元!”王志勇的“小算盘”打得很准。
“以往水利灌溉设施老化,地里庄稼吃水难,而且地块分散、设备作业难。”王志勇看着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土地焕然一新,高兴地说,“现在机耕路连上硬化路、‘补丁地’连成片、水塘灌溉全覆盖,完全换了个种法。”
虎口窑村片区农田改造是文登区2021—2022年度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之一,全区共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并配套整修平塘、铺设管道、建设泵站、硬化道路。截至目前,文登区累计实施了7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47.18万亩。
农田建得好,更要种得好。文登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农村集体“统”的内在活力,村级党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组建土地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并引导从土地中摆脱出来的农民、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农机成立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开展劳务作业服务。
镇级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社会服务资源、信息服务资源、市场服务资源,为农户提供涵盖种植、管理、收获、存贮、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全托管、半托管服务,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彻底将农民从繁忙的传统农耕模式中解放出来。目前,11个涉农镇已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全覆盖,200户以上村全部设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社,打通为农服务“蕞后一公里”。2021年,文登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
在泽头镇,当地引入了金农会农业科技公司,以托管、半托管的服务方式,开展农资买卖、土地流转、专家服务、组织产销等全链条社会化服务。
距离王志勇的地块不远,在2000余亩连片小麦地上,一台无人机在麦田上空作业。这正是由金农会提供的专门喷洒农药、进行飞防服务的无人机。传统人工一个人打药一天蕞多10亩地,无人机作业不但可达到每天400亩,而且打药更均匀,还能一喷三防,效果更好。
金农会负责人、种粮大户于进海说:“连片成方后的土地可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和现代化作业,省下不少田间管理的成本,这是笔村民、村集体、企业都受益的划算账!”
来自文登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2021—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改造目标实现时,预估年增产粮食129.64万公斤,年增产效益129.64万元,年均节水量12.96万立方米。“建好田、种好地,1000多亩全托管,自己甩手当掌柜,挣的钱一分不少还多哩!”王志勇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