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区:“链”上发力促招商蓄势聚能促发展
标准化厂房林立,数字经济产业园呈现新面貌;以银菲特行星齿轮为代表的大项目好项目接连落地,产业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资企业焕发新活力……“大抓经济”时间过半、进度过半,临港大地处处涌动着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今年,临港区创新招商引资新路径,完善前端“产业研究+资源摸排”、中端“项目搜集+信息研判”、后端“交流洽谈+专人服务”招商模式,将招商引资作为促发展的“驾辕马”、稳增长的“动力源”,全力以赴搭平台、促对接、谈项目,“抢”项目、“备”项目、“帮”项目,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链”上开花,构筑招商“大格局”
在招商引资的“战场”上,临港区各项指标全线飘红,实际使用外资大幅增长,新签约项目成果丰硕,新落地项目稳步推进,为全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移动储能项目对厂房提出了要求,经过前期资源摸排,若将来项目落地临港,我区的高端装备加速器园区有闲置厂房可满足项目方生产需要。”“他们主要生产便携式储能电池组,与临港区新能源产业招商方向一致,并且投资方是国家高新和专精特新企业,实力、专业度、背景均符合要求,属于我区重点招引的好项目。”每周,区商务局产业合作科都会召开碰头会,例行盘点手头搜集到的项目信息。
抢占产业新赛道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近年来临港区招商引资突出的关键点。新材料、数字经济、新能源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势头正劲,招商引资已从传统的招企业引项目向招才引智、招研引技等转变,注重链接高端人才资源、科研平台。
这也对招商专员精准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招商引资的前端和中端,我区积极开展‘产业研究+资源摸排’,聚焦主导产业,细化梳理,摸排产业园区闲置资产,盘活重组;做优‘项目搜集+信息研判’,用好各级平台资源,搜集各类好项目大项目,并逐一分析研判,确保招引项目量质齐升。”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上半年,临港区实施“高位推进”“点对点”精准招商策略,数字刻录着“临港磁场”的强度:
——区管委主要领导带队分赴各地招商10余次,主动走出去,洽谈对接、叩门招商;
——举办德商会临港行、威海异地商会临港行等活动10余次,参加海南博鳌论坛、威海特色园区专场投资路演等活动20余次,热情请进来,考察座谈、积极推介,共谋发展;
——落地银菲特行星齿轮等优质项目13个,储备在谈项目120余个,其中40个项目列入重点关注,按照项目从谋划包装到逐渐成熟落地的过程形成梯次推进,全力推动招商项目签约落地。
不同地区、不同产业,折射出相同现象:外界对临港的预期持续改善,“临港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招商+营商”双重优势,打造外资吸引力
8月7日,走进采埃孚安全系统(威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44台自动化织带机高速运作,将白色丝线编织成精密的安全带。
当天,区商务局招商专员李忠文像往常一样,深入采埃孚跟进项目投产情况,强化要素保障。
这个世界500强德国独资项目,自今年3月投产以来,就达到满负荷生产水平。公司财务负责人隋玉壮直言,从生产设施优化、新公司注册、生产资质审批到如今的项目落地、生产步入正轨,离不开临港区工业底蕴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潜能的强劲吸引,更离不开临港区优质的营商环境和又快又暖的办事效率。
招商引资引来重大项目,但留得住、发展得好才是硬道理。
在招商引资的后端,区商务局将工作重点落脚在“交流洽谈+专人服务”上,助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
“从项目落地到建设,中间各个环节都由我们全程服务办理。我们多跑路,就能让企业少费力,让项目快落地。”李忠文说。
今年,临港区不断完善专业招商队伍,健全招商专员“一对一”包企指导服务机制,对项目前期手续进行协办或代办,实施挂图作战,促进项目稳步落地建设和建成投产。
相比首投,外资的“增资加注”更基于“区域信赖”,进一步凸显临港区外资引进“强磁场”。
扎根临港区多年的外企也出现“复投”大动作。去年12月底,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二期PPE项目启动,这标志着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领域隐形冠军再度“牵手”临港。眼下,他们正忙着重整生产车间布局,为上海工厂搬迁过来的生产线腾出空间。全球蕞大的光学玻璃生产基地——豪雅光电科技(威海)有限公司也是临港区的老牌外资企业,落地13年里不断扩大投资力度,目前实际投资已超过17亿元,开展新一轮投资扩厂、增加生产线的意向显著。
目前,临港区已是外资竞逐的热土,成为全市对外贸易体量蕞大、前景蕞好、经济外向度蕞高的区域之一,今年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完成5788万美元。
临港区将持续深耕新能源装备、新材料及数字经济领域上下游产业链,全力冲刺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全面推动临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