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主要负责人解答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政策有关问题
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信箱及部分工业企业电话咨询的威海市制造体系建设的政策问题,局主要负责人乔新跃统一进行解答:
一、《威海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试行)》《威海市绿色园区评价办法(试行)》《威海市绿色供应链评价办法(试行)》3个规范性文件已经出台,请介绍一下出台的背景?
答:为贯彻落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市工信局作为工业主管部门,把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支持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壮大绿色企业、强化绿色监管和开展绿色评价是促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详细阐述了绿色制造体系的建设内容和“十三五”期间的阶段性目标。开展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建设是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对缓解当前资源约束具有积极作用,也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绿色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工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潮流所向,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精致城市”“无废城市”的内在要求。
工信部于2016年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确定了相关绿色制造体系的评价要求,目前已开展四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认定工作。2018年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原省经信委于2016年制定实施了《山东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规划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化推进为主的绿色制造体系,建成10家绿色园区、100家绿色工厂,开发1000种绿色产品。目前,我市有拓展纤维、成山轮胎、天润曲轴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威海火炬高技术开发区1家绿色园区,三角轮胎、成山轮胎11个绿色产品,无绿色供应链。国家级绿色工厂、园区、产品的评价门槛较高,为鼓励更多的工业企业开展绿色制造工作,我市拟开展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评价工作。
二、3个规范性文件出台对我市发展经济有什么重要意义?
一是绿色制造顺应当前国际发展大趋势。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都积极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逐渐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随着《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协议的达成,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已经成为发展潮流。
二是绿色制造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市工业发展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发布,强调把绿色发展转化成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我市制造业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是绿色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从全球看,我国制造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较低,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出,绿色化水平有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快绿色发展,以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构筑绿色制造体系,提升绿色国际竞争力。
三、3个规范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今后开展的主要目标和思路是什么?
3个《办法》框架基本一致,分总则、基本条件、评价程序、监督管理和附则五部分。每个办法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评价进行了详细规定。
3个《办法》出台后,我局以企业为主体,围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推进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编制印发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根据《威海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一是创建绿色工厂。作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关键一环,是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的重点任务,绿色工厂创建以标准为基础,以试点示范为手段,制定绿色工厂创建指南和通则。按行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企业率先开展试点,再择优选取示范企业树立标杆,以此带动更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共同支撑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到2020年,创建10家绿色示范工厂。二是建设绿色工业园区。绿色工业园区创建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代表性强的工业园区,结合各地区产业结构特点和实际,推进绿色工业园区创建示范。推行园区综合能源资源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园区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创建2家以上绿色示范园区。三是打造绿色供应链。以医药、轮胎等等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供应链管理,逐步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质性应用。到2020年,创建2个以上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
四、请详细介绍一下市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评价要求?
威海市绿色工厂是指符合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企业;威海市绿色园区是指绿色制造的综合体,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点的园区;威海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是指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理念,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调与协作,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的企业。具体评价要求为:
绿色工厂: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且评价结果达到60分以上的,可以申报市级绿色工厂。
(一)企业在市行政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二)企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和经济效益,在全市同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高度重视绿色发展,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培训教育、实施、考核及奖励工作,建立目标责任制。
(四)企业制定了绿色工厂建设中长期规划、量化的年度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能确保对绿色工厂创建项目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五)企业有较强的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节能管理水平。通过GB/T 19001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GB/T 28001要求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等第三方认证;建立满足GB/T 23331要求的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评价。
(六)企业符合产品设计生态化、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条件的要求,相关绩效指标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七)企业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绿色园区: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且绿色指数达到60分以上的,可以申报市级绿色园区。
(一)国家和地方绿色、循环和低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应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二)近三年,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三)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园区内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各类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总量控制要求。
(四)园区重点企业100%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五)园区内企业不应使用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应生产国家列入淘汰目录的产品。
(六)园区建立履行绿色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配备 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七)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园区能源监测管理平台。
(八)鼓励园区建设并运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施。
绿供应链: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且绿色供应链管理指数达到60分以上的,可以申报市级绿色供应链。
(三)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要求,近三年无重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未被列入失信企业、法人代表黑名单;
(四)拥有数量众多的供应商,在供应商中有很强的影响 力,与上下游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五)有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供应商认证、 选择、审核、绩效管理和退出机制;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盈利能力处于行业领 先水平;
(七)对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思路、 计划和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