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多举措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喀什地区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综述
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近年来,喀什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头部资源、头部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方面用心用力,夯实人才基础,厚培人才沃土,打造强劲的“智力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上海援疆教师在辅导学生。喀什全媒体记者 刘孟馨 摄
近年来,喀什地区以建设“两个统筹”示范区为目标,培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喀什地区对经济领域相关专业干部进行专题调研、梳理,分类别纳入干部储备库,进行跟踪培养。同时,加大经济领域人才招录力度。与山东、广东、重庆、云南等省市近400所高校建立长期招录合作机制,引进万名优秀大学生来喀干事创业。着眼地区“十大产业”发展需求,采取招商引才、项目引才、以才引才等灵活方式,柔性引进1238名各类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业部门作用,开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对县市分管经济工作、地直单位经济口的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抓经济工作的综合素质。
叶城县喀格勒克镇乌斯塘博依社区党支部组织村干部观摩学习。(资料图)
同时,地区通过举办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召开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方式,邀请专家学者“传经送宝”。并依托援疆省市优质资源,选派938名党员干部赴援疆省市考察学习,增长党员干部见识、开阔党员干部思路,全力营造聚才用才浓厚氛围。
地区坚持在实践一线考验和锻炼干部,为干部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创造平台,及时选配具有经济、科技专业背景或相关工作经历的干部,充实到经济部门和产业园区。目前,各县已累计选派110余名经济领域干部到喀什飞地园区工作。此外,还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赴中央和国家机关、经济相对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推动政银企交流挂职,为党员干部提供更高更广的实践平台,锤炼抓经济工作的过硬本领。
在上海援疆企业的帮助下,叶城县工业园区培养出多名技术型、学习型工人。喀什全媒体记者 刘孟馨 摄
近年来,喀什市阿瓦提“桃子之乡”农副产品保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产品“种+销”一条龙经营方式,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带动了全乡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该合作社负责人依马穆江台外库力说:“在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指引和支持下,我们大力发展油桃、红枣、石榴,杏子等特色种植产业,每年到收获时,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收购,果农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目前,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2000余名村民增收。
去年以来,喀什地区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求,着眼破解农村产业发展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瓶颈,加快培育农村实用人才,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同时,落实地、县、乡、村四级联培机制,建立“地区农广校+县市技工学校+乡镇农牧民学校+村农牧民夜校”联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每年轮训高素质农民5000余人。建立帮带培训机制,带动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7870人。
示范带动本地农村实用人才解锁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种养殖技术;外聘152名山东“土专家”全过程指导农牧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从地、县选派21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包县、联乡、带村、帮户,帮带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同时,精准对接本地涉农企业、规上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手工艺传承人等群体到企业带薪实习,推动技术升级;每年组织40余名农村种养殖能手、农技骨干到山东省跟班学习,掌握先进种养殖技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模制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人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在教授徒弟技艺。朱林 摄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传统模制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人英吉沙县芒辛镇恰克日库依村村民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敏,赴新疆艺术学院、山东等地学习土陶制作先进技术后,在村里开设土陶制作培训班,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教授村民土陶制作技艺,带动村民发展制陶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
此外,12县市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对有意愿入园创业的群体提供用工、用地等优惠政策,乡镇党政班子、村“两委”干部跟进联系服务,定期谈心谈话,着力对致富带头人、优秀人才等进行培养,充实基层党组织的后备力量,并围绕乡村振兴,精准选人用人,将素质高、作风正、本领强、有干劲的人才纳入党组织队伍。
山东医疗专家在讲解病例。喀什全媒体记者 刘孟馨 摄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人才,在喀什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倾智倾力,为喀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2台甲状腺外科4级手术。”喀什市人民医院医生古丽娜尔乌斯满说。古丽娜尔乌斯满所说的王老师,是深圳市第十批第二期援疆医生王元阳。近日,古丽娜尔乌斯满在王元阳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一些疑难手术。
近年来,喀什地区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优势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聚集,让援疆成果惠及基层“蕞后一公里”。同时,充分发挥援疆人才的专业优势和“传帮带”作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与当地干部人才结成“师徒”对子,为受援地培养一批“好苗子”,留下一支有担当、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针对受援乡镇产业发展人才短板,地区柔性引进农业科技等各类人才2000余人次,培养培训创业创新、特色乡土、农业农村技能等农村实用技术人才7979人,开展农牧技术推广、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疏勒县(山东水发)蔬菜产业园的日光温室大棚里,工人查看育苗情况。疏勒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疏勒县巴合齐乡巴合齐村村民布威海丽切姆是技术培训的受益者。种植大棚前,她曾是一名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工人,在技术人员的帮助和培训下,她逐渐掌握了大棚种植技术。去年8月,布威海丽切姆承包了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3个温室大棚,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从育苗、栽植到授粉、施肥每一环节都有技术人员全程指导。“今年西红柿长势好,产量高,销路好,我已经卖了两茬了。”近日,布威海丽切姆一边摘西红柿一边高兴地说。
工作人员在智能玻璃温室为甜瓜苗授粉。新华社记者 侯昭康 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山东援疆引进的山东水发现代蔬菜产业园,以产业扶贫和职业技能提升相结合,建立劳务培训机构,创办了水发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学校,与新疆农大、北京农合等单位联合办学,聘请理论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培训一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产业工人进园就业,此外,该企业还从山东聘请20余名经验丰富的温室种植能手,为温室大棚承包经营者传授种植技术。
喀什地区召开2022年食品安全委员会头部...
【榜样力量】新疆道德模范系列微视频—
【榜样力量】新疆道德模范系列微视频—
【榜样力量】新疆道德模范系列微视频—
时代楷模主题作品展播美好中国年建
时代楷模主题作品展播张连印
时代楷模主题作品展播吴蓉瑾
“典”亮新时代丨农,天下之本,务莫大
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参观调研新
体验新疆博物馆二期新馆互动空间让博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