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地理】威海如何找到“比较优势”集聚千亿产业
一座普通城市引进产品全球份额超40%的国际龙头企业,并孵化出一个千亿级产业基地,这件听上去几乎不可能的事,却的的确确发生在山东省威海市。
面对国内一二线城市的区域竞争,近几年威海找到比较优势,站上了世界高端打印机产业的制高点。这场惊艳的产业“保卫战”背后,威海没有拼政策、谈优惠,而是用极致的配套零部件细分招商、以米为计量单位的配套运输,实实在在抓住了企业“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的刚需。
如今,产业链招商这个当初被用来“救火”的模式,亦正在威海各产业复制、推广开来。
2015年,韩国三星电子决定将位于威海的A4打印机项目迁往越南,一起迁出的还有围绕该项目聚集的117家配套企业。
当时,威海面临的产业外流压力不仅来自越南更低的劳动力成本,还有其较低等级的A4打印机产业集群极易被国内更高层级的A3打印机产业集群兼容。如果要凭借政策、税收优惠留住企业,威海要付出的成本无疑是巨大的,但成效是个未知数。
就在部分配套企业已经着手搬迁,外界普遍认为威海将要痛失打印机产业的时候,威海高新区招商团队将一份详细例举了60多项数据的文件放到了三星高层的办公桌上,用成本直观阐明了三星去与留的利害得失的同时,提出在原有打印机厂房周围1公里半径内针对性招引A3打印机核心配套企业的方案。
“供货零库存、配套零距离”,威海蕞终靠精细的产业链留住了三星。更为惊奇的是,三星在权衡成本之后,将其位于国内某新一线打印机产业搬到了威海,威海借此实现了产业“逆虹吸”。
稳住三星后,威海将目光投向了打印机全球市场占比10倍于三星的惠普。当时惠普已经基本敲定了投资计划的当口,威海招商团队在机场休息室找到了惠普团队。
为了撬动惠普,威海招商团队拆解了惠普A4激光打印机、A3智能复合机多款产品,并逐一分析8000多个零件的蕞佳供应商和核心技术所在,整理出了整套招商目录。
香港亿和的激光打印机注塑单元、韩国大振的耗材单元、台湾正崴项目的供应纸单元……经过以“惠普即将入驻”招配套企业和以“配套企业齐全”招惠普的多线纵横之后,威海高新区迅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激光打印机核心单元“配套全覆盖”,完成了打印机产业的逆风翻盘的“信仰之跃”。
目前,威海高新区打印机基地内,聚集了惠普、捷普、联想、富士康4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投产后,将年产各类打印机1000万台。
如今,产业链招商这个当初被用来“救火”的模式,亦正在威海各产业复制、推广开来,在2倍于陆地面积的海洋中尤为突出。
4月中旬,威海市《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功能区划》发布实施。按照规划,作为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北部板块的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将聚焦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测试试验与检验检测,重点构建以跨域通信、水下传感、智能探测和检验检测为特色的海洋高端智能装备全产业链生态环境,建立集“技术开发—测试验证—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定标准入”于一体的协同攻关模式。
据了解,湾区目前已招引39个项目,16个项目已签约落地。
目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综合试验场、航天科技海洋无人装备及联合创新中心、航天科工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大学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海洋智能装备中心、自然资源部天津淡化所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6大高能级平台已进驻办公,25家企业已进驻运营。
据了解,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威海市针对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需要,制定了海洋产业招商引资名录,实施精准招商。
当地媒体报道,今年,威海将发挥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关村发展等示范效应,力争引进中电科等行业龙头和山仪所等细分领域冠军,带动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同时,威海将赴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等地开展涉海科技和产业招引工作,专题推介国际海洋科技城,引导各类资源向科技城集中。
在精准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威海当地也培养了一批优质的“链主”,其中就有入选省级产业链“链主”的威海光威集团有限公司。
20多年前的威海,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钓具加工产业,但是受限于材料等核心技术的封锁,该产业的上升空间也被锁定。为了摘掉“廉价代工”的帽子、打造更高端的产业链条,光威集团旗下的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研发。如今,光威复材已经成为国内少数能自主生产碳纤维材料的企业之一,其产品亦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领域。
今年年初,山东省海洋局、山东省发改委正式下发文件,光威复材牵头组建的海洋工程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中心被确定为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注意到,威海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明确了威海未来五年系列发力点,在“全力突破数字经济”方面,提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大企业做平台、小企业上云端,打造一批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融合应用标杆企业。
据当地媒体报道,光威集团搭建的“国家钓具行业服务共享平台”即将上线运行。平台建成后,光威集团将整合上千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资源全部“上云”,实现信息数据实时查询、浏览、检索、交互等,及时了解掌握供应链体系状态,进一步优化光威供应链体系的运行和企业运营。
招引而来的精品项目、当地图强的后起之秀,正在为威海注入更强劲的创新活力。数据显示,威海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7.1%,占比全省蕞高;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8%,亦居全省头部。
2022年威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威海市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碳纤维复合材料、海洋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文登区汽车及零部件、高区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获评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威高集团、光威集团、迪尚集团、有研稀土、中玻控股5家企业成为省级产业链“链主”;康派斯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新北洋、天力电源等15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在过去的五年内,威海市新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276家,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晋升全省头部梯队;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1870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28家增加到1048家;“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由23.1%提高到32.3%,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居全省第4位,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产业链招商引进的精品项目、当地企业的奋起直追以及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正在为威海这座“精致城市”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记者 侯宝之)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