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新区:为科技企业打造梦想孵化平台
在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威海高新区如同一座璀璨的明珠,正全力以赴为科技企业搭建一个属于他们的造梦空间。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威海高新区不断优化和提升其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助力新兴企业在市场上发光发热。 走进威海晶合数字矿山技术有限公司,眼前是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工作人员正忙着安装和调试新研发的矿山AI安全生产系统。这家以数字矿山技术为核心的企业,以其创新的产品而闻名,服务于包括矿山安全监测、生产能力提升以及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初创时期,晶合数字的团队只有5名成员,他们选择入驻威海高新区的火炬创新创业基地。伴随企业的快速成长,规模的扩张也带来了空间不足的问题。 副总经理于艳萍表示:“在创业初期,我们专注于矿山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研发,但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从单纯的技术研发转向技术研发与生产制造的双轨模式。团队从蕞初的几人扩展至上百人,显然原有的办公空间已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此时,威海高新区的科创局及时伸出援手,积极了解晶合数字的难题,并与企业对接,迅速帮助其找到符合发展的产业园区。2020年,晶合数字从火炬创新创业基地迁至更大且设施完善的华田智能装备产业园。 新的两千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区,技能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实现了生产总值的翻四番,奠定了稳固的发展基础。总经理王日东如是说:“如今,我们的发展势头超出了预期,各地子公司累计订单已超过一个亿。未来,我们计划利用AI新技术及DeepSeek训练,进一步完善矿山安全服务和模型。争取在两年内独立建厂。” 从初创孵化到快速发展,晶合数字的成长历程,仿佛是一部探索与奋斗的成长剧,成为威海高新区孵化建设的杰出代表。 近年来,威海高新区不断推进孵化载体的建设,努力实现从基础服务向精准服务的转变,从简单的企业集聚到产业的孕育,从孵化链条到生态的厚植,形成了“孵化器培育-加速器升级-园区产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体系。 崔兴华,威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办公室主任,毫不掩饰对企业发展的关心:“我们会定期走访企业,了解其实际需求。通过精准的政策传递,帮助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我们会根据具体情况,推送至加速器或产业园,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截至2024年,威海高新区累计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220家,已成为全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仅去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已超过90%,这无疑是创新驱动发展良性循环的有力证明。 高飞,威海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科技孵化培育体系,探索加速器的新模式,搭建资源直通车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与服务,制订科技型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并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持。” 总结而言,威海高新区不仅是科技企业成长的温床,更是支持科技创新的榜样。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中,如何为更多科技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成为了该高新区的重要使命。未来,威海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出更多充满活力、极具竞争力的科技企业,以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