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底气十足迈向千亿级

admin7个月前 (09-29)威海产业信息19

  4月24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聚大洋藻业集团内,一座35米长、10米高的车间里,工人们奔走忙碌,叉车进进出出,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项目。“这是项目一期的一个寡糖车间,总占地540平方米,一期厂房总占地约2000平方米。”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目前正在进行腾空清理,以便新购进的寡糖制备设备顺利进场安装。设备订购和相关人员招聘也正在进行中。”

  青岛国际寡糖制备中心项目由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和管华诗院士团队领衔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共同推进,是管华诗院士团队“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突破原材料供应的重要一环。

  “海藻生活在高压、高渗、高盐、低氧的深海环境,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通过海藻制备的海洋寡糖,结构特殊,生物学活性广泛,和人类健康、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管华诗院士工作站驻站博士、管华诗院士科技助理李全才在说到海洋寡糖的“妙用”时如数家珍,“寡糖制备中心将为我们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重要保障。”

  据介绍,该中心投产后将实现年产海洋寡糖产品50吨。吴仕鹏说:“一期投产后,我们还将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在3年内建成二期项目,年产能突破1000吨,产值达20亿元;5年内建成三期项目,届时年产值将达40亿元。”

  作为世界同行业头部个能同时生产褐藻胶、卡拉胶和琼胶的全产业链企业,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0%,在海外市场占有率高达35%。“中心的建立,就是要把管院士潜心多年研究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的核心技术,从实验室里搬到产业线上。”吴仕鹏表示,这也意味着,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完成了海藻终端产品从工业级到食品级,再到医药级的“三级跳”。

  与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一样实现“三级跳”的,还有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作为全球规模蕞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业之一,该集团已实现了海藻酸钠提纯达到“组织工程级”,可应用于人体植介入材料,是全球第二家实现该材料产业化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每吨约8000元的海藻,可提取价值1.6万元的海藻酸钠,可做成价值8万元的海藻纤维,可做成价值为240万元的药用辅料,蕞高升值300倍。”青岛明月海藻集团董事长张国防介绍。

  链头升级,推动了海藻材料和制品迈入高端,也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目前正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密切合作,大力支持海洋药物研究,加速‘蓝色药库’产学研用成果转化。”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阳生说。此前,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与管华诗院士团队共同研制的藻酸双酯钠片(PSS),是中国头部个、也是世界上第五个被国际学术界和医药界认可的海洋原创药物。目前,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在研海洋药物3个,均为一类新药,正不断推进海洋抗肿瘤新药BG136进入临床前研究,今后将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8%作为研发费用,开展海洋药物研究。

  与正大制药(青岛)有限公司一样,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参与海洋药物研发生产的还有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和上海医药集团青岛国风药业两家代表企业,形成了海洋药物研发生产梯队。链尾梯队正在跑步前进。

  一边是海藻原料晋阶“医药级”,一边是终端医药企业扎根,中间还有院士团队技术加持,这让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迈向千亿级底气十足。“海洋生物医药是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作为全球蕞大的海藻酸盐生产基地,产业集聚效应优势明显,初步建立以海藻精深加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主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链条体系。”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史桂龙说,针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制订并实施了倍增计划,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海洋创新药物及制剂和生物新材料方向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黑龙江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

  ·河南卢氏县做强香菇产业 科技支撑特色品牌

  ·北京延续社会面从严从紧防控措施

  ·上海线上线下保障居民配药需求

  ·湖北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 发展含金量持续提升

  ·机器人与“工匠精神”都不可缺——加快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系列谈之一

  ·广州、南京、长沙、三明……多地楼市政策放大招

  ·多地加强林业生态建设 让森林成为更优质碳库

  ·全国疫情多点散发 交通物流如何保通保畅保民生

  ·“数谷贵阳”扬帆数据“蓝海”

  ·云聘直播、专场招聘…江苏深度挖潜帮高校毕...

  ·部分地区固体废物跨区倾倒 监守自盗屡禁不止

  ·北京2022年将拆除部分公园围栏衔接慢行交通

  ·重庆出台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方案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底气十足迈向千亿级

  2022-04-27 10:40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19】央国企中标32连击中建、中交、中能建、中铁建、中冶、上海建工、宁夏水利

【319】央国企中标32连击中建、中交、中能建、中铁建、中冶、上海建工、宁夏水利

  山东公司鲁中分公司中标,项目总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是潍坊市目前蕞大的商业综合体项目。   山东省滨州欣悦大健康产城融合示范园区一期工程   山东公司鲁中分公司中标,项目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是集场馆、钢结构厂房、公寓、住宅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工程,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之一。建成后,将以家纺产业为依托,以智慧健康产...

中关村子公司1898万威海拿地建医药产业园

中关村子公司1898万威海拿地建医药产业园

  12月30日晚间,中关村(000931)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山东中关村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9日在威海市国土资源局举办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网上挂牌出让活动中,以1898.26万元的成交价格竞得威土工挂字(2013)18-8号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医药制造业),用于建设医药产业园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

二期投资5亿元!科举药业海洋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塑形”

二期投资5亿元!科举药业海洋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塑形”

  二期投资5亿元!科举药业海洋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塑形”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6月29日,在距离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不远处,一个利用威海优质的海洋资源、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海洋生物产品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塑形”。这里是山东科举药业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的二期项目,眼下厂房装修基本结束,设备已入场调试,预计7月底投产。投...

从“0”到“N”高新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从“0”到“N”高新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日前,高新区将建设医疗器械产业人才集聚高地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关于支持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平台建设、人才引育、资源导入、服务协同等方面加强系统配套,统筹推进产业人才建设工作。   9月8日,记者联系到山东千舒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存波时,他正带领团队研发仿生类医疗器械产品。自2017年博士毕业后,李存波就来到高新区,深耕医疗器...

医疗器械产业园: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

医疗器械产业园: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医疗器械产业园:从“筑巢引凤栖”到“花开蝶自来”   近日,记者在位于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B3栋2楼的威海纽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净化车间时看到,数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生产体外诊断试剂。   2018年,纽普生物技术有限公...

合肥经开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合肥经开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

  产业是发展之基、城市之本、富民之源。   建区30年来,合肥经开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描绘出一幅蝶变崛起展芳华、砥砺奋进再出发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发展与赶超的时代欢歌。目前,合肥经开区已形成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三大战新产业+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终端、快速消费品、公共安全六大主导产业的“3+6”产业体系,战新产业跃升创新前沿。...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山东威海永怀(崖头)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送出项目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山东威海永怀(崖头)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送出项目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山东威海永怀(崖头)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送出项目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山东威海永怀(崖头)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送出项目   ,审批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司山东威海永怀(崖头)220千伏输变电站110千伏送出项目,审批结果为未知。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威海供电公...

威海244个投资过亿项目“加速跑”

威海244个投资过亿项目“加速跑”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前8个月,我市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4个,总投资达1492.3亿元,同比增长12.8%。   项目建设是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的主要抓手。今年,在“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下,我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投资数额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纷纷落地开工,推进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