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街道北窑村党支部原书记张玉刚--党建
2013年5月7日上午10时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卫街道珠山文苑社区中心大街,千人垂泪,百车哀鸣,北窑村村民无论老幼,纷纷涌上街头,送他们的好书记蕞后一程……
骤然而降的肝病夺去了张玉刚年轻的生命,他为乡亲们勾画的宏图才刚刚展开。他燃尽生命之烛,实现了村庄脱胎换骨的发展,点亮了村庄驶向明天的航程,赢得了乡亲们由衷的爱戴。
他有松之挺拔,高瞻远瞩,为村庄谋划百年发展
17岁就跑出去讨生活的张玉刚,先是到积米崖港学焊接,后来边给人修船边贩鱼,逐渐富了起来。2002年,个人资产已过百万。也是在这一年,27岁的张玉刚做出了一个决定,回村参选村主任。
村民们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毫不犹豫地把信任票投给了张玉刚。“当初大家推选他,就是寻思他年轻又懂经商,办法多门路多,说不定能给村里带来大的变化。”村民张旭敏说。
仅仅用了两个月,张玉刚就让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这对于常常要三四点早起、往返十数里、靠肩挑手提才能吃上水的乡亲们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
乡亲们知道,打井、布管、装压力罐,需要大量的资金,一穷二白的村集体一个子儿也拿不出,那是张玉刚和村委一班人求爷爷告奶奶,从银行贷的12万元,蕞后,他还拿出了自己做生意积攒下的20万元。乡亲们感恩,更加信任这个只有27岁的年轻人。老书记也十分赏识这个立说立行、办事有板有眼的小伙子,不仅推荐张玉刚入了党,还主动让贤,推荐张玉刚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
2004年,青岛西海岸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城区厂房的租金一路飙升,很多经营者都在寻找相对廉价的通用厂房。张玉刚瞅准了这个机会,协调施工方先行垫资30万元,利用村里废弃的碎石场,建成了通用厂房。进山路不好走,招不来商,他就带领党员干部,起早贪黑,硬是肩扛手抬,整平了500多米的出山路,很快吸引了5家企业入驻,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多万元。
这之后,他和乡亲们商议,除部分用作村里必须的支出外,其他收入全部再投资建厂房。就这样,从2005年建头部批厂房到2009年村庄整体搬迁前,北窑村通过“滚雪球”式的发展,先后建起了27000多平方米的通用厂房,2009年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500万元。
2009年,因对小珠山保护性开发,北窑碎石场通用厂房被拆迁,村集体得到补偿款1800万元。如何使用补偿金,张玉刚对村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集中起来买地投资,咱们村以后就有了长远的收入来源。”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很快表决同意了他的提议,村集体在黄岛区滨海街道属地购买了40亩地,厂房建成出租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400万元。
2009年,区里滨海大道两侧绿化升级,倒下来一批树,张玉刚知道后,马上联系协调,组织村民将倒下来的大叶女贞、紫叶李、樱花等树苗2000余棵,移栽到北山水库周边区域,美化了村庄环境,节省绿化成本100万元。从那以后,水库就有了个美丽的名字——月亮湖。
2010年,村里一下拿出400多万元,在湖北面建设了休闲小广场、盘山步行路,并进行了硬化和亮化。山清水秀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商前来洽谈。2011年11月,青岛融基集团有限公司与北窑村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兴办山地旅游项目。这时,人们更加确信,张玉刚心中是有大谋略的。
他有海之博大,情深义重,为乡亲送去温馨呵护
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既是张玉刚长期追寻的目标,也是他昼夜不舍的牵挂。稍微有点空,他就往贫困户和老人家里跑,老人们回忆说,忙点啥、缺点啥、愁些啥、盼些啥,书记总有问不完的事儿,说不完的线年,村庄拆迁过渡期间,家家户户都要搬家、租房。正当乡亲们发愁到哪里找搬家公司和出租房源的时候,村里已经将筛选出的服务质量好、价格公道的搬家公司、房屋中介的联系方式、报价等信息,逐一打印好,张贴在了村里的公告栏内。
村民分散居住后,张玉刚挨家挨户了解生活情况,对生活上需要照顾的、有困难的,及时予以解决。2010年和2011年春节,村民们是在租住房中度过的。“当时我们以为玉刚书记不会走访了,因为实在住得太分散了,但是他硬是一家没落下,亲自把春节慰问福利送到了各家各户。”张学有老人动容地说。
看到很多老人对北窑老村恋恋不舍,张玉刚就带领大家将老村的古树、果树等30余棵苗木移栽到安置区里,还刻意把年岁蕞长的一棵榆树、一棵柳树,栽在了珠山文苑社区门口,并对大家说:“这就是咱们村的根,咱们的守护神,想以前的时候就看看她们,她们也会时时望着我们呢。”不曾想,这竟然成了乡亲们对他排解思念的寄托。“每当看到这些老树,我们就觉得书记没有走,他一定要看着我们过上好日子才甘心呢!”
“鲅鱼跳,丈人笑。”按照青岛当地的风俗,每年四、五月份,鲅鱼上市,做儿女的会买来给自家老人尝鲜。2012年,张玉刚替村民们尽了这份孝心,给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都送去了两条新鲜的鲅鱼。
“每年,玉刚都带着我们到处看看,在华西村时,他说,再过10年、20年,咱村也能发展成这样。大爷大娘,你们都好好活,好日子在后头呢。”70岁的王春青老人回忆至此,已泣不成声,“我们还在,好日子还在后头,他却舍下我们先走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