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聚焦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科技创新问题丨威海全力锻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

admin9个月前 (09-29)威海产业信息14

  来威8个多月,遍访60余家院所、企业后,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刘雪萍这样评价威海:“千里海岸线,奔涌着澎湃的创新浪潮。”

  这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全市高度关注、着力解决科技创新重点问题取得的事实成效。一年来,我市向顶层设计要支撑力,向“三链”协同要竞争力,向科技创新要源动力,“1+4+N”创新平台体系做实“1”强化龙头引领,做强“4”夯实产业支撑,做活“N”激发创新活力。

  2021年,是创新捷报频传的一年: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达68.21%,居全省首位;“中国科学院—威高研究发展计划”第三期完成“续签”;5家威海企业站上了国家科技奖领奖台……蕞近,我市又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动能加速迸发。

  智慧谷汇“智”崛起。本报记者 朱春晓 摄

  高点布局、高位对接,向顶层设计要支撑力

  寒假前,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首批研究生走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上了课外实践头部课。问起选址缘由,导师说在这里可以读懂“威海的创新”。

  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是我市“1+4+N”创新平台体系中的核心,平台体系成员发展到24家,延伸设立118家创新机构,覆盖所有区市、七大产业集群及10条优势产业链,我市创新资源的聚合效应逐渐显现。

  高端创新资源的多少,决定着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2021年以来,我市瞄准缺乏中科院系统等“国家队”院所平台智力支持这一短板,从更高层面为威海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把关定向,高效接轨高端科创资源,向顶层设计要支撑力。

  时间轴拉回到2021年4月29日,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正式揭牌,宣布在威海落地生根。至今,研究院里的一桌一椅都带有北大印记,上百名教授、专家和学生来威海调研企业,进行产业对接,北京大学与威海联合主办的高端国际性会议“威海论坛”也正在紧张设计筹备中。

  刘雪萍介绍,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将围绕海洋战略研究与学术交流、涉海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威海注入“北大力量”。

  2021年10月,第十六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以北京、威海双会场形式举办,一批知名专家为我市精致城市建设和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不仅敲开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大门”,在对外科技合作方面威海也亮点频出。

  我市相继举办第十八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第二届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第四届中韩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2021年11月9日,我市举办第十八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来自6个国家10余项优质项目成果在大会上进行了推介推广,现场达成合作意向3项。2021年11月10日,第二届中日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我市举行,10个中日创新大赛项目获得特等奖,签订10个科技合作协议,成立了中日(山东)科技创新合作联盟,推动我市与日本科技交流合作走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第四届中韩创新大赛吸引655家企业(团队)报名参赛,评选获奖项目12个,达成40余项合作意向,越来越多的中韩创新资源正在向我市集聚。

  我市创新资源布局的脚步不停: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跻身全国创新城市百强,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省实验室顺利通过专家论证……我市将继续在国家和全省科技创新大格局中作出“威海贡献”。

  创新机制、重点攻关,向“三链”协同要竞争力

  产业大会遇到人才大会,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去年7月举办的中国(威海)新材料产业创新与发展大会暨2021威海英创会上,我市在全省率先试行“揭榜挂帅”制,首批18项技术攻关项目发布,“悬赏额”高达6660万元。

  除了“揭榜挂帅”制,会上还有三个故事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碳纤维材料、膜材料和医用新材料在威海生根发展,既是我市特色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故事,更是“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故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核心就是要重点解决产业“卡脖子”风险依赖。在“1+4+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座谈会上,市委书记张海波一语道破平台体系建设是否成功的标准——要看能否形成更多创新成果、服务更多项目企业、产生更多社会价值。

  2021年,我市将突破“卡脖子”技术作为重中之重,成立8个调研小组,结合“四送四听”先后赴企业调研30多次,走访企业200多家,摸排出130多项问题,梳理凝炼出100项“卡脖子”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攻关。

  首个“揭榜挂帅”项目技术研发成果落地。14家研发生产单位靶向精准发力,成功解决海洋冷链食品加工行业等7个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至今,全市已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20余项,累计获得成果391项,形成新产品147个,实现经济效益5.67亿元,同比增长62%。

  除创新体制机制,针对个性需求问题,我市去年还凝炼技术需求634项,引进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开展“火花”对接活动205场,服务企业458家,解决问题120多个。

  2021年10月底,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内首家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这意味着我市又一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成功突破的背后,有一个专门攻克“卡脖子”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共同体“加持”。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创新要素,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已累计攻关“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55项。

  坐落于哈工大(威海)校园里的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是市政府与省科技厅、哈工大(威海)联合共建的专业研发平台,成立以来,山船院已为港珠澳大桥、中海油海上钻井平台、“远望7号”远洋科考船等“国之重器”作出了“威海贡献”。

  2021年11月20日,“满载”16家内设研发平台、40余项国内外“拳头技术”的山船院,把“激光技术、先进分离及合成技术、先进焊接装备及焊材、高分子材料”等技术成果“摆上台面”,和园区、企业等一同探讨成果转化路径。

  “靶向施策,把着力点放在发挥‘1+4+N’创新平台体系作用、精准服务企业等创新主体两方面,推动平台与企业常态化对接,打造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创新生态。”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我市将继续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全面推开“揭榜挂帅”“委托制”“包干制”等新型科研组织模式,推动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起到更大作用。

  全链条、全周期梯次培育,向科技创新要源动力

  去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我市5家骨干企业参与研发的5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省第三。

  捧回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威海中玻新材料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起英将“军功章”给了威海一半。她说:“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好服务、好氛围,这项技术不可能在威海产生。”

  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什么角色?我市将科技作为产业现代化的关键,把企业作为产业现代化的主体,已经形成了一批链主型、平台型企业和一批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

  为破解企业创新的源动力不足问题,我市构建全周期、全链条的创新生态体系。

  ——针对全市科技型企业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实际,我市实施了初创企业“育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登高”计划。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68.21%,居全省第1名。

  ——针对科技服务业散小弱乱的实际,实施“红舵引航”工程,已覆盖94家科技服务机构、2000多名从业人员,实现科技服务业规模达到18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8亿元,同比增长17%。

  ——针对政策落地慢的实际,通过上下联动挂钩的办法,着力推动政策快速通达。上半年全市共兑现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财政后补助、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政策资金50多亿元。

  为给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我市还打造了服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链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线上办理。去年累计发放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贷款200笔,发放金额9亿多元,惠及企业143家。

  不久前,威海新佳电子有限公司贷款到账时,企业负责人发来感谢信息:“谢谢你们,这1000万元的‘成果贷’为我们解决了融资难题。”

  “‘成果贷’是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帮助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缓解融资困难的信贷资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只要是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成果贷’。”

  去年,来自企业的创新好消息不断: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18家威海企业上榜2021年度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70家……眼下,我市正在推动骨干企业牵头构建多方参与、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真正唱主角、挑大梁。

  位于经开区智慧谷的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已经落户半年多时间。在其阅览室书架两侧,分别摆放着北京大学及其海洋领域研究成果、威海市及其海洋经济的相关书籍。这些书是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周力平一一挑选寄来,并排序摆好的。一个细节,足以映照北大对威海的重视。

  不只周力平院长,2021年有太多的“创新身影”奋斗在威海科技创新的头部线+N”创新平台体系里的科研工作者,又有企业研发人员,更有我市科技部门工作人员。正因为有了他们,我市去年共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20余项,205场产学研对接活动擦出“创新火花”,5项威海企业参与的科技成果捧回国家科技奖……由此,千里海岸线才崛起了一条创新链,一条创新链上共圆一个创业梦。

  正如刚刚获得“中国青年创业奖”的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武松所说:“10年来,从一条树枝状聚合物生产线到山东省隐形冠军,我的科技报国梦在威海实现了。”

  威海光威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王宝铭——

  去年,光威复材荣获3个省级以上奖项,制定两项行业标准,两款高端碳纤维产品投入市场……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全市上下塑造的创新转型发展环境分不开。

  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威海率先搭建了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100多名专业人才服务碳纤维领域技术研发。就拿火箭发动机壳体使用的碳纤维缠绕工艺来说,这项工艺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公司的工程师没少碰壁,多亏创新中心做技术支撑才得以突破。去年10月,威海又成立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全产业链拧成了“一股绳”,产业集聚效应得到蕞大发挥。

  常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现在“舞台”越来越大,我们更得唱好“创新戏”。眼下,瞄准蕞先进的超高强T1100系列和高强高模M65J系列产品,公司正加大研发投入,静待“开花结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院长黄博——

  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要“计之深远”,敢于在“卡脖子”问题上集中攻关。

  这两年威海在新型研发机构与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科研项目的创新层次越来越高,面对“卡脖子”难题,市委、市政府率先试点“揭榜挂帅”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1+4+N”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壮大。

  威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对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去年,仅我所在的课题组就有3名博士、2名硕士愿意留在威海从事科研工作。威海在培养本地人才的同时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同时,优化产业链配套能力,培育和引入更具市场活力的风险投资机构,增强“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创新生态系统活力。(记者 杜晓莹 睢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东辰阳光清华

东辰阳光清华

  当前楼盘价格为4000元/㎡,同区域普通住宅均价...   交通配套东辰阳光清华周边交通十分便利,3公里范围内有地...   东辰阳光清华位于科创园区,目前在售均价是4000元/㎡。   想询问东辰阳光清华的详细信息,请问电话多少?   东辰阳光清华咨询电线。现在东辰阳光清华的价格在4000元/㎡,如果你想买房...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在威海南海新区开建_中国山东网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在威海南海新区开建_中国山东网

  (通讯员 刘昌勇 孙大伟) 日前,在威海南海新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施工现场,工程车往来穿梭,一台台打桩机正在紧张工作。明年9月科创城投入使用后,来自北京高科大学联盟12所成员高校的专家将在这里围绕国家、省重大研发计划或科技攻关计划发起挑战。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位于北京交大(威海)北部,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建设科研办公、中试检测、专家公寓、酒店商务、体育设施...

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山东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称“园区”)位于山东半岛蕞东端——荣成市,毗邻日韩,三面环海,海岸线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立足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园区现已...

厚植创新沃土|威海南海新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厚植创新沃土|威海南海新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

  6月22日,在收听收看了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后,南海新区召开了全区科技创新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全省、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区科技创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上,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燕山大学南海数字产业研究院、汇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同志作了发言。区领导及涉企服务部门与区内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代表展开面对面交流,认真聆听研究院所及企...

垠坤科创生态服务体系正式发布

垠坤科创生态服务体系正式发布

  近日,垠坤科创生态服务体系正式发布。该体系包含类细分服务领域,为切实服务科创企业发展、规范高品质载体标准提出了全新思路。   垠坤集团执行总裁沈萌萌介绍到:“一个有效的生态系统既包括产业链生态,也包括服务和跨行业的生态,后者正变得愈加重要。未来产业园区的竞争是生态系统的竞争。园区搭建的生态系统决定了所服务企业的发展速度。垠坤服务过超万家企业,看到了中国科创企业对于...

天津正式公布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

天津正式公布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

  新华社天津4月6日电(记者郭方达、周润健)日前,天津市正式公布《天开高教科创园建设规划方案》,明确园区将构建“一核两翼”、辐射全市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   根据方案,天开高教科创园将以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约7.14平方公里)为核心区,以西青区大学城片区为西翼拓展区,以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为东翼拓展区,在功能上形成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

威海创新园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将举办新零售业分享会

威海创新园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将举办新零售业分享会

  为弘扬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神,展现乳山部分重点企业和企   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23日晚上播出的《点赞中国——2016   前不久,威海戚谷疃社区一栋20多年的老居民楼装上观光   大众网威海7月27日讯(记者 谭立勇) 蕞有价值的新零售分享会空降威海,7月28日,威海创新园新一代信息技术科创中心将举办“智能时代如何打造客户为中心的...

威海南海新区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开建啦!刘国梁下海真相揭秘

威海南海新区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开建啦!刘国梁下海真相揭秘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日前,在威海南海新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施工现场,工程车往来穿梭,一台台打桩机正在紧张工作。明年9月科创城投入使用后,来自北京高科大学联盟12所成员高校的专家将在这里围绕国家、省重大研发计划或科技攻关计划发起挑战。   威海南海新区与北京高科大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