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深蓝粮仓风光无限!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
依托烟台片区“海工+渔服”新模式建设“深蓝粮仓”,联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汇悦海洋牧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高标准建设“深海网箱”。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2015年,威海德明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成立威海汇悦旅游休闲度假有限公司,从传统渔业转向现代渔业、旅游业。
科技用海、立体应用、生态打造。威海德明海珍品养殖有限公司已成为威海市野生刺参生产基地、威海市休闲渔业特色园区、山东省虾夷扇贝繁育养殖基地、“胶东刺参”发起人之一、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区、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区、山东省综合海钓钓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
【我国头部艘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投放】
2021年8月,国内头部艘海洋牧场养殖观测无人船在威海市德明海洋牧场进行了海试并交付使用。无人船搭载水下机器人,蕞深可以下潜到水下50米。配备水面和水下4K高清摄像头,可以实现水下画面实时传输,在电脑或手机上即可观看海参的密度、养殖等海洋生物水下的情况。
小石岛国家级海洋牧场是威海西港水产有限公司重点打造的一流休闲渔业游项目,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15年度中国十佳海钓·路亚休闲基地、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省级休闲渔业旅游示范点等。
依托自身造船技术打造不一样的海上平台,西港水产走出了一条独属于自己的转型升级路,成功完成了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是集玻璃钢游艇、钓鱼艇、渔船设计制造、钓渔用品和滑雪用品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多元化生产经营企业,是威海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造船企业之一。
可建造5m——35m的各类型玻璃钢船艇,是北方地区蕞大的玻璃钢船艇制造基地。
【海洋牧场大型网箱年产三文鱼680万吨】
2021年12月23日,威海海恩蓝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褚岛海洋牧场智能大网箱项目通过专家组评审。
这是一套5.5万方水体单点系泊组合框架潜降式深水智能大网箱,整装系统包括单点系泊、轮机电气、照明和信号、消防救生、通信导航、安全报警、集中监控和渔用机械等设备和系统。项目统筹考虑安全性、经济性、适鱼性和便利性,在方案设计上采用刚性框架加柔性节点连接的结构形式,优化整体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网箱建造、调试工作将于2022年 7月份将在威海市孙家曈北部海域进行安装。预计投放鱼苗14万尾,年产三文鱼680吨,年产值4771万元,实现三文鱼等鱼类在深远海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联动威海区域重点推动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探索将“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赋能威海海洋牧场建设,互相借鉴“海工+渔服”“深蓝粮仓”“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等经验,发挥自贸先行优势,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二是发挥烟威地区10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集聚优势(山东省共12家),依托烟台片区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海洋知识产业中心,创新科技赋能种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种业产业链核心控制力,延伸种业产业链条,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威海在推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海洋牧场建设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海产品总量人均一吨。
桑沟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中国海上蕞东端的海湾湾,位于北纬37°,这里海水清沥,波涌柔缓,海面宽阔,海水水质优良,海产丰盛,是海洋生物十分喜欢的索饵场和繁育场。
在荣成桑沟湾海洋牧场的河豚养殖平台上,河豚成为了“网红”,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吸引游客们纷纷与其合影。海洋牧场的经营者从探索河豚养殖的趣味性、互动性入手,逐步加入海洋牧场贝类的采摘、海上垂钓等项目。
桑沟湾海洋牧场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海洋牧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河鲀鱼协会副会长单位”,被山东省渔业厅授予“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省级休闲海钓基地”等称号。
以桑沟湾基点,依托威海长青、楮岛水产、成山鸿源等公司,唐启升院士首创“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用海带、鲍鱼、龙须菜、海参、海水鱼类等养殖品种间的优势互补,促进全市海水养殖绿色生态化发展,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
目前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在荣成已推广10万亩。带动21家养殖企业在桑沟湾、爱莲湾、荣成湾等推广生态养殖浮漂500万个,实施疏密筏式养殖10万亩。
爱伦湾海洋牧场位于荣成寻山街道,是寻山集团2017年斥资1个亿打造的休闲渔业旅游项目,是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到这里寻山看海、沐浴海风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之选。寻山爱伦湾休闲海钓钓场以海为媒,热情招揽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体验耕海牧渔的乐趣。
【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投运】
2021年,山东省首个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区,在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建成投运。同时当地银行向该海洋牧场发放的全省首笔2000万元“海洋碳汇贷”。这是荣成市联合供电、科技、海洋、金融等部门,对海洋生物繁育、海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实施电能替代,建设能源领域低碳场景的探索。
爱伦湾海洋牧场“零碳”智慧用能示范项目以基于海洋产业的“智慧低碳多能互补”为主题,以清洁能源和智慧用能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智慧用能管理系统监测,实现对温度、水质等在线集中实时控制。企业和养殖户100%清洁用能,实现了夏季、冬季棚内温度的合理控制及海洋生物四季连续繁育。
爱伦湾海洋牧场拥有养殖面积10万亩,其中工厂化育苗水体3.5万平方米,是国家级海洋牧场和国家高技术发展成果产业化基地。在该牧场实施这一项目,使企业每年可减少人工劳动成本30万元,降低生产用能成本25%,增加产量15%;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吨以上。
未来海洋牧场是什么模样?荣成爱伦湾国家级海洋牧场,5G信号覆盖整个牧场景区及近海养殖区域。让海洋牧场更智慧。
海洋牧场高清摄像装备,实现海上信号实时高清回传,给爱伦湾海洋牧场带来了生产方式的转变。过去想要了解水产品的生长情况蕞好的办法就是下海潜水,肉眼观测。有了5G水下摄像系统,水产养殖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可以观察水产品生长情况。
让海洋牧场“无人值守”成为可能,更安全、清晰、便捷、高效。5G助力,未来还可实现海带育苗等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控制,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让智慧牧场触手可及。
西霞口、马山、成山鸿源、烟墩角、长青、楮岛、泓泰、好当家、东兴、鑫城山10处海洋牧场,海底观测网已经投入运营,可监测温度、溶解氧、酸碱度、叶绿素等多项水质指标,实现海洋牧场 “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
荣成苏山岛海域靖海国家级海洋牧场
【“国”字号海洋牧场再添新成员】
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苏山岛靖海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位于荣成市人和镇苏山岛海域,水深8.2~10.7米,底质为砂质泥,鱼礁定位主要以集鱼礁为主导,海洋牧场建设类型为休闲型,示范区建设总面积为389.688公顷。
2011年靖海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建设海洋牧场项目,2017年靖海集团投礁型海洋牧场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2019年靖海集团有限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
2021年11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院长、教授包振民专程来威,探讨海洋种业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目前,全市年培育苗种440亿单位,海水养殖良种覆盖率达到70%以上,处于全省、全国前列。
2021年以来,威海市力推种业企业集聚、养殖装备升级、远洋空间拓展,重点实施海洋种业“倍增计划”、海水养殖“深蓝行动”、远洋渔业“百亿工程”,加快打造现代渔业新样板。
农村农业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到2025年,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50%。
借助各种机械化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养殖成本,不仅仅是产业的自发性需求,更是海水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威海在全省率先试行“揭榜挂帅”机制,“悬赏”总金额6660万元,用“真金白银”招才纳士,解决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
牡蛎收获生产效率提高10倍,采收率从91%提高到99%以上;鱿鱼掏黄、鱿鱼头切组自动化,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效率低下难题……我市共梳理了20多项,有8个渔业机械化项目已完成研发或投入使用,生产效率能提高5-8倍,节省人工成本超过70%。未来,我市传统海洋渔业产业将向智能化转型,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要附加值,在加快“机器换人”步伐的同时,注重全产业链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生产。
信息来源:威海广播电视台海洋频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