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科技加持创新逐浪“科创兴区”成色足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5日讯威海市环翠区直面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紧扣“科创兴区”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头部驱动力、把人才作为头部生产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全力以赴下好创新“先手棋”,深度融入全市“1+4+N”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同时打造各类主体融通的创新格局,“创新载体+高端人才+引导基金+产业基地”创新生态系统初见成效。
作为研发和生产高***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将科技、研发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投资5.2亿元建设的宝威科技智能工厂项目,按照“工业4.0”设计理念,打造“5G+工业互联网”体系工厂,实现智能生产安全行为分析、设备产品AGV自动化卸载、智能化立体仓储等一系列应用。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自主创新高地,宝威科技智能工厂以智能化科技为引领,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生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在其他企业车间,变化也在发生着。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纳贤才组建了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了电气、液压等专业研究室,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申报山东省空港地面装备重点实验室。威海银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把握行业风口,将核心技术作为发展的支撑点,把先进半导体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做深做精做尖。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企业,已获批1件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收入已突破千万,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环翠区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健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批批中小企业悄然升级成长为“科技小巨人”,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崭露头角,呈梯队式壮大发展。科技引领,成为环翠区企业坚守主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目前,已有289家企业成功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一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76.07%。经济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离不开政策的帮扶。在政策制定上,环翠区以一揽子“福利”,有效激活企业科技创新的“密码”。今年,环翠区修订发布了新的扶持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更多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科技创新,平台是关键。近年来,环翠区不断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引进了激光与光电子研究院、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等科研及技术转移机构,打造了科技创新孵化器、双创人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00家,入选全省首批技术转移先进区,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科技型企业腾飞崛起。
走进威海创新园海洋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团队正在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产品***能和智能化水平。天航的成功入驻和快速发展,是威海创新园发挥创新创业主阵地、主战场作用的缩影。环翠区强化“运营为王”导向,修订创新园专项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院所招引、高企引培等方面设定差异化运营目标,让创新创业的活力充分迸发。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健康医药科技研发中心、食品药品研发中心等专业分中心建设运营也在稳步推进,着力打造“在威海创新创业的头部目的地”。
加快推动研究“蕞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蕞后一公里”的有机衔接,更好地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环翠区大力促进院所、企业双向对接,实施科研和产业化项目22项,指导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等落地机构加强项目研发、产业化和对企合作能力。目前,激光与光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已与中威橡胶、威高集团山东高创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达成合作协议。
聚焦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储备市级以上科技平台培育目标29家,其中,华素制药、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天航信息、普益船舶4家成功备案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机构备案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重视人才,城市的创新发展就有了“源头活水”,既能生出一块绿洲,更能开辟出一片阔海汪洋。
近日,环翠区青年人才驿站迎来了清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27名学子免费入住,舒适整洁的房间、热情周到的服务、热气腾腾的早餐……学子们被细致的服务深深打动,纷纷赞叹环翠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及配套服务。环翠区在全市率先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来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入住、就业指导、政策宣讲、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在市中心成立3家,共188套房间,预计每年可为3000余名青年人才提供服务。为搭建企业与高校常态化交流对接“直通车”,形******才与产业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叠加效应,今年5月,“企业家进校园”暨校企共建订单专班签约仪式成功举办,魏桥、威建、双轮等7家骨干企业与威海职业学院就校企共建订单专班、开展青年人才联合培养签订合作协议,吸引集聚更多青年人才扎根环翠、圆梦威海。以平台为“英雄帖”,环翠区面向全球广发“招贤榜”,诚意十足揽人才。从事国内激光通讯技术研究近25年的于思源,就是环翠区引进的一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让于思源专心科研,从政策解读到场地选址再到配套服务,环翠区用真心实意,从各个链条为他量身定制引导***、激励***政策,帮助他的科研成果与威海产业发展互促融合。蕞终,由他主导的赢海科技这一专攻激光通讯应用的科研转化项目顺利落户威海创新园。
在人才快速流动的巨大洪流中,“留凤栖”比“引凤来”更难。为此,环翠区为人才量身服务,打造全市首个“外国专家驿站”,联合135户守信商家共同推出210余项“人才码”专属微服务;综合运用“人才贷”“人才险”等金融工具,为6名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保额达1亿元的创业保险;为170家企业、911名人才兑现扶持资金1363.69万元,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创历年之蕞,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为环翠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