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医药产业是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朝阳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培育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为应对新形势,实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根据《威海市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医药工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医药行业坚持“科技兴药”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GMP(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认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行业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一)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10年全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6户,从业人员2.1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73.9 亿元,实现利税 30亿元,实现利润20.2亿元。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发展速度蕞快和蕞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二)企业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近几年,结合GMP认证工作,我市医药生产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水平均明显提高。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均已通过GMP标准认证,重点企业已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与此同时,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全市医药工业现已建成2个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家国家技术中心。企业的专业医药研发队伍、技术开发能力、设备装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威高集团的“洁瑞”商标、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伊可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重点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列入全市60户重点企业的医药工业企业有3户,占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总数12%,2010年3户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达到全市医药行业总额的70%,其中:威高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03亿元;一次性医用注射器、输液器的市场容量占到全国市场的20%以上,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四)存在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总量小。2010年全市医药工业只有二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优势产品方面,主要以医疗器械、中药为主,科技含量高的基因工程生物药物、控缓释制剂产品不多;产业布局方面,化学药品(包括生物制药),占11%,中药占21%,医疗器械占67%,化学药品和中药比重明显偏低。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真正具有知识产权的药品少,创新药物少,形成我市医药产业大而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十二五”期间我市医药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行业发展呈现新趋势,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随着医改方案实施,国家对医改投入加大,基本药物政策推行,普药、低端医疗器械和耗材市场扩大,中成药市场竞争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缩短,第三终端市场趋于活跃,市场集中度增加,两极分化凸现,政策性降价持续,药品市场品种结构发生更大变化。
当前医药行业尽管面临一定困难,但是我们也看到医药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影响其刚性增长态势。国家近期和远期目标在于构建和谐社会,国家大力关注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医疗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医疗和社会事业投资成为重点领域,政府医改投入,将强力拉动医疗和药品消费的增长,预计新增市场需求每年在1700亿元左右,对药品市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内需增长。企业应牢牢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抓住内需市场求发展。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宽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成药、化学药品和医疗器械,规范医药商业,疏通流通渠道,推进企业整合,提高规模效益,实现我市医药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到2015年,医药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年均递增在20%左右。利税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18%。利润达到44亿元,年均递增18%。
(1)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在巩固壮大医疗器械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化学制药、中成药和生物制药产业,实现各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医疗器械、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药分别占我市医药行业销售收入的68%、8%、20%和4%。
(2)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到2015年重点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比重达到75%以上,产业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
(3)产业技术升级取得重大进展。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攻克重点产品的技术瓶颈,普及应用信息化技术、三废处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及工艺、高效节能环保设备等核心共性技术及装备。
(4)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市场潜力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形成10个年销售额过亿的重点产品,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
(5)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继续健全医药创新体系,到2015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家,行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重点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8%以上。
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我市环境和资源优势,广泛采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重点发展新型中成药、化学药制剂、医疗器械、海洋药物及基因工程药物。
重点实施“134”工程,即壮大一个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三大医药工业园区,扶持四大类优势产品。
壮大一个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医疗器械是我市医药工业的支柱产业,也是蕞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要抓住当前医疗器械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为导向,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走高技术、高起点、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以威高集团为龙头,在充分发挥现有产品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传统医疗器械产品结构和质量,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所)及大企业集团,共同研究开发高、精、特、异等机电一体化的新型医疗器械,提高产品附加值,抢占国内外医疗器械市场的桥头堡;以引进技术、注资控股、联合购并等方式,迅速膨胀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确保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重点加快四大工程建设进程:1、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初村医疗器械三期工程,规划占地452亩,计划投资25亿元左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建设国家植入医疗器械工程实验室;二是建设研发基地,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沈阳金属所、大连物化所、第三军医大学开发新产品。三是建设威高吉威心内耗材生产基地。新上心脏监护仪器和设备、心脏封堵伞、电生理导管、血管外周支架、消化系统支架、颅脑静脉支架、血管内滤器、心脏起搏器、心脏掰膜及各种心内耗材等高科技项目。该项目已列入省政府重点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10亿元。2、山东吉威医疗制品有限公司可降解药物涂层心脏支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总投资1.57亿元,新增3条可降解药物涂层心脏支架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4.25亿元,利税1.03亿元,3、威高股份有限公司预灌封注射器项目。总投资8200万元,建设预灌封注射器成型热处理生产线两条和清洗生产线一条。全部投产后,可新增销售收入13680万元,利税3500万。4、威高齐全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项目,主要研发生产手术床、手术无影灯、吊塔、手术麻醉机、手术显微镜、医用病床及透析床、耳鼻喉科及五官科综合诊疗设备等产品。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从事医疗床生产。到2015年,医疗器械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
建设三大医药工业园:迪沙工业园:项目总投资2.22亿元,规划建筑面积计划3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形成片剂1亿片、胶囊剂1亿粒、颗粒剂5000万袋、针剂5000万支,中药制剂2亿片(粒)的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荣成经济技术开发区征地189.5亩,建设厂房3万平方米,形成年产软胶囊2亿粒、片剂1亿粒、颗粒剂1亿袋、口服液1亿支生产能力。新型口服制剂生产线改造项目。改造生产厂房1000平方米,购置自动化洗烘灌装生产线台(套),建设生产瑞舒伐他汀钙等口服制剂生产线,生产条件达到国家GMP认证标准,采用国际先进的“分子筛”原理和“动态过滤”澄清技术等多项先进制剂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液体制剂的沉淀问题,延长产品有效期,改善产品质量。形成瑞舒伐他汀钙、布洛芬等口服制剂产品生产能力1亿支(瓶),增加销售收入5亿元。文登南海医药生产园区:依托深圳京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重点研发生产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的生物保健品、抗癌药品,进行医药人员的培训,建设交易展示和人员居住的综合配套区,打造一处高科技、多门类的现代化医药园。力争到2015年项目达产后,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扶持四大类优势产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突出现有产业的基础优势,发展特色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以迪沙药业、华夏药业、达因制药、威高药业、路坦药业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扩大盐酸氟桂利嗪、氨酚咖黄烷***分散片、盐酸伊托必利分散片、格列美脲片、伊可新软胶囊、复方缬纱坦胶囊、路盖克、路德林、大容量注射剂和格列吡嗪原料药等名特新药的生产能力,形成规模优势。海洋生物及基因工程药物:要以赛洛金药业、迪沙药业、安捷生物医药等企业为依托,重点扩大国家一类新药促肝细胞生长素、冻干粉针等现有优势产品的生产能力和乙肝疫苗、HPV基因工程疫苗、飞克痢、蛹虫草菌粉、肾细胞生长因子、IL-11、人造血浆、蛋白芯片等生物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中成药及植物药:我市中药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市售产品全部在GMP条件下生产,工艺条件及设备能力均处在全省先进水平。要抢抓全球各国加快发展天然药物的重大机遇,凭借我市中药行业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度,整合资源,集成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创新体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发与改造并举,加大对治疗心脑血管、癌症、糖尿病等疑难病症的新药开发力度,参照国际医药规范标准,采取引进技术等手段,重点在工艺控制、药理、制剂等方面进行改造。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开发新的中药剂型,实现中药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推进文登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基地、申威药业和威海东宝药业省级中药现代化示范企业等项目建设,抓好天参通脉颗粒(胶囊)、正糖胶囊二次开发、百紫麻利肺止咳颗粒、银杏叶有效成份提取、西洋参深加工等产品和技术的研发生产。高精尖诊疗设备及植入器械:重点发展新型药物涂层缓释心血管支架、中心静脉导管、血液净化类产品等项目,重点支持纳米生物技术用于人工植入体,如心内导管、心脏电生理导管、先天性心脏封堵器、大血管覆膜支架、血管内滤器、肠道、可降解食管、胆道、气管支架及心血管支架、可降解聚丙烯注射器等项目。大力推进纳米技术在骨科系列产品,人工肺、人工肝、人工肾、心脏支架等医疗设备中的应用。
(一)推进医药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加大在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争取国家新药基金的支持,同时,市政府设立新药创制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新药开发和医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为支撑,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支持企业和他们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培育新的技术创新点,研制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二)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比例,逐步建立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专家和高级技师。在收入分配方面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在大型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医药行业高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威创办医药高科技企业或从事开发性研究。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把技术改造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医药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信息化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引导企业大力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四)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着重培育和发展4家大型医药集团和骨干企业,围绕大企业集团发展,加速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国际化的新型医药工业园区,促进医药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对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共同研发高科技产品、合作开发国内外市场为重点,开放市场、减少环节,鼓励企业通过资本重组、组建合资企业等方式,加强与国外实力医药企业的合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与国际医药行业标准的对接,积极推进美国FDA、欧洲COS注册及认证工作,制定政策,鼓励医药产品出口,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逐步构建国外营销渠道。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制定鼓励医药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