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2首富你有净化车间我会缝衣服两人联手生产了10万防护服
然后,山东威海两家企业,创始人都曾是当地的首富,合力演绎一段佳话。
一家是医疗器械和药品企业,有丰富的医疗用品生产经验,有医药级的净化车间,但不会缝制服装;一个是服装企业,是缝制服装的行家里手,但没有净化车间。
都要生产防护服,怎么办?互通有无。双方就合作生产出了10万件防护服,调到疫情防控一线。
做医疗用品的企业叫威高,老板叫陈学利;做服装的企业叫迪尚,老板叫朱立华。
“支援疫情防控,威高急需迪尚志愿者参与手术衣缝制任务!”2月2日晚6点,迪尚的职工群里出现这样一条紧急招募信息。
威高是一家生产医疗器械和药品的企业,疫情出现后,各地需要大量的防护服等医疗防用品,他们想生产防护服,但之前没有生产服装的经验、工艺等。
仅2小时,就有30多人报名,包括迪尚技术中心的负责人。第二天一早,这30人就出现在了威高的车间里,体检,更换无菌工作服,两三个小时就熟悉了威高手术衣的缝制。后来,又先后有15位志愿者也加入到对威高的援助中。
不仅是缺人、缺技术,威高还缺缝制防护服的一些“配件”——压胶条材料。对于威高来说,当时很多企业闭厂停工,想很快找到配套的厂家不容易,而迪尚原来生产冲锋衣时大量使用压胶条材料,因此对相关的厂家相当熟悉。
听说情况后,迪尚马上联系生产压胶条材料的厂家与威高对接,很快解决了威高的难题。
这让威高的防护服生产,很快满负荷运行。
2、我24小时为你腾出一个净化厂房
2月9日,迪尚接到山东省下达的生产防护服的任务。
迪尚是我国蕞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每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18亿美元。要在短时间内生产出防护服,他们当然是重点考虑对象。
但防护服和普通服装不一样,防护服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十万级的净化车间。而迪尚没有这样的车间。
威高有一个5000平方米的车间,此前生产一种叫留置针的高精技术医疗器械。听说迪尚的情况后,他们在24小时里拆除了原来的生产设备,腾空车间。
迪尚则将自己原来生产其他服装的设备拆除,运送到这个车间,重新安装,很快建起了一个有6条生产线的防护服生产车间。
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给山东5家企业发来感谢信,其中2家是威高和迪尚,因为2家企业总共完成了国家调拨的10万件防护服的任务。
有意思的是,威高的创始人陈学利和迪尚的创始人朱立华,曾先后成为威海首富。
陈学利原来是威海市王家钦村的村支书,当了10年后,1988年,他用2.5万税务周转金办起一家小工厂,主要生产一次性输液器,是国内头部批拿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以此为起点,他们逐渐进入到更多医疗用品行业,打造出一个“医疗器械王国”。仅一款名为聚砜膜透析器的产品,由于打破了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透析器核心技术的国家,为全国的患者、医疗机构等,节省了大约3000亿的费用。
到2018年,威高的营业收入达450亿,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居第381位,成为威海市蕞大的企业。2004年,威高旗下的一个业务板块在香港上市。
陈学利本人,财富也暴增,成为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在2019年的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陈学利的财富分别是85亿元和135亿元,均是威海蕞高的。
朱利华1993年创立迪尚集团的前身威海纺织工业集团进出口公司,主要做服装等纺织品出口,蕞初只有一张办公桌,自己是光杆司令。他当时的梦想是每天赚5万元。结果,公司头部年的营业收入就超过100万元,是当初梦想的20多倍。第二年,他兼并了濒临倒闭的威海市服装三厂,随还兼并了多家企业。
5年之后,他们成为山东省自营出口企业头部,全国进入500强。
如今,迪尚每年的贸易额逾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亿元,已是当初朱立华梦想的25多万倍。
在2010年山东商报编制的山东富豪榜上,朱立华的财富是58.8亿元,在这份富豪榜上成为威海首富。
威海两位首富,合力在抗击疫情中演绎一段佳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