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区拥有你追不上的速度
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开放港口、国际机场
每一条高铁运行,都改变着沿线人们的观念和生活轨迹,呼啸穿行的高铁,带动人们打开一扇面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逐梦美好新生活。
带着对高铁生活的期待与追求,2020年10月起,莱荣高铁威海段将正式开工建设,计划用三年半的时间实现全线建成通车,莱西北、莱阳丁字湾、海阳、乳山南、威海南海、文登南、荣成7座车站,即将串联起更加广阔的城市生活圈。
—莱荣高铁已于2020年动工,预计2024年竣工
—济青高铁运营中,2015年动工,2018年竣工
—潍莱高铁在建中,2018年动工,2020年竣工
—青沪高铁预计2020年动工,2024年竣工
—郑济高铁在建中,2016年动工,预计2021年竣工
—京广高铁运营中,2005年动工,2012年竣工
—环渤海高铁在建中,2018年动工,预计2035年竣工
—青荣城际铁路运营中,2010年动工,2016年竣工
—济莱高铁在建中,2017年动工,预计2022年竣工
—鲁南高铁在建中,2016年动工,预计2021年竣工
—青连铁路运营中,2014年动工,2018年竣工
—石太高铁运营中,2005年动工,2009年运营
—京沪高铁运营中,2008年动工,2011年竣工
2小时车程内有威海、青岛、烟台3大国际机场,可直达全国大部分城市和日、韩、欧洲等国家。威海国际机场1小时可抵达北京、上海,45分钟可抵达韩国首尔。
2小时车程内有青岛、威海等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内外航线密集。南海新港远期规划为30万吨级国家一类港口,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日本蕞近的大型港口。
青威高速、荣乌高速穿境而过,分别设立威海南海站、南海新港站,与威海市区、青岛、烟台等地联系密切,区内“五纵四横”骨干交通路网建设完成。
不断丰富的交通体系,促使南海新区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加速崛起为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新城。
家庭住址:地处东北亚中心接点,环渤海经济圈内。南临黄海,东临韩国、日本,处于威海市南向发展轴与环海发展带关键节点,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
气候: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品牌:滨海度假胜地,蓝色产业新城。
精神:艰苦奋斗,激情创业;热爱南海、赞美南海、建设南海、奉献南海。
威海南海新区位于山东半岛蕞东端,威海市南部,地处威海市南向发展轴与环海发展带的关键节点。2007年3月启动建设,是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是山东省第二批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是威海市六大重点区域之一,是威海市重点打造的蓝色经济新动能聚集区。规划总面积1798平方公里,核心起步区160平方公里,管辖区域259平方公里,东部依托南海新港,建设临港产业区;西部依托生态资源,建设旅游度假区;中部两河环抱,建设综合商务区,形成了“中心支撑、两翼齐飞”的发展大格局,着力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的滨海新城。
航空:2小时车程内有3个国际机场,可直达全国大部分城市和日、韩、欧洲等国家。距离半小时车程的威海国际机场1小时可抵达北京、上海,45分钟可抵达韩国首尔。
港口:2小时车程内有青岛、威海等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国内外航线密集。正在建设的南海新港一期已投入运营,将配套建设疏港铁路实现陆海联运,是中国大陆距韩国、日本蕞近的大型港口。
铁路:莱荣高铁建设威海南海站,建成与烟台半小时、青岛1小时、济南2小时生活圈,到北京用时3个多小时,到上海用时6小时。疏港铁路即将开工建设,连接桃威铁路,贯穿东西、连接南北;开通中欧集装箱班列,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威海轨道交通将实现威海南海新区与中心城区快速直达,建立起多式联运铁路枢纽中心,逐步构架起威海南海新区新的对外交通大动脉。
投入数百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水利、电力保障体系健全,“十通一平”功能配套完善,承载能力强。坚持国际标准,快速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
教育:构建起从幼教到大学、乃至国际教育“全覆盖”教育体系,引进了北京交通大学(威海)、中铝大学、北交大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北交大兰卡斯特学院等国内外大学以及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研究院、山东交通学院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在威海南海爱心基金会的支持下,实现了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普惠制”免费教育。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