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产才融合激发创新活力

admin8个月前 (09-29)威海产业信息49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牢固树立“人才是头部资源”理念,立足开发区功能定位,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产才融合”发展道路,以人才链之强,激发创新链之活,托举产业链之优,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提升产才融合发展“引领力”

  坚决落实好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的要求,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一是高站位大格局统筹谋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一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人才工作资金保障人才工作开展,引导更多发展要素向人才工作一线集聚。二是全方位多维度构建体系。精准聚焦支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落实《关于实施临港区人才聚集工程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制定“精细化引才核心产业节点目录”,在政策点位上实现高端基础“梯队全覆盖”、引育留用“环节全覆盖”、就业创业“周期全覆盖”。三是深层次高效率协同联动。持续实施党工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制定完善小组运行机制,科学设置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推动人才工作责任压紧落实。注重解决和提升人才安居落户、配偶就业、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服务,切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拴心留人环境。

  推动产业汇才聚智,增强产才融合发展“支撑力”

  依托重点产业,搭建成就人才的广阔舞台,着力在产业同构、创新同求、人才同质的发展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一是做强主导产业人才引育存量。充分发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人才“磁吸效应”,投资10.7亿元进一步提升碳纤维产业园发展能级,建设民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特种装备三个产业化生产区,推动优势产业跨场景应用,提高关联产业人才项目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二是做优高技术产业人才引育增量。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把握碳纤维和半导体行业发展风口,投资11.9亿元打造“金沙岭智能创业港”,精准承载“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产业,加大对碳纤维、半导体基板等高技术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育强度,提升高技术产业占比。三是做大特色产业人才引育变量。依托现代果业专家大院、院士工作站示范基地、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通过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引进高端农业人才,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组建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分级分类建立乡村“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农业人才培养成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聚力创新赋能发展,注入产才融合发展“源动力”

  深化“产业、人才、资本”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一是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用好用活1亿元新材料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有技术成果的团队或初创型企业来区创新创业。实施人才项目落地专属全流程代办服务,对高成长性人才科技项目落地开通“绿色通道”,实现“37+1”天极速审批,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打造服务企业、服务人才新生态。二是有效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实施企业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鼓励企业依托专业机构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助力企业膨胀升级。深化与中科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科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假日专家”柔性合作关系,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线上线下开展技术指导和项目对接,推动地方需求与高校资源高位嫁接、互助发展。三是精准对接人才供需。围绕重点企业人才需求,深入对接威海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就业实习与企业人才需求双向对接机制,“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用好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等高校院所共建的实习实践基地,实施“预就业”模式,搭建“预就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平台,促成更多高校人才来区实习、留区就业。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产才融合 激发创新活力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举行庆祝建区三十周年全媒体行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山东省威海市经开区举行庆祝建区三十周年全媒体行

  鲁网9月8日讯(记者 苏盛凯)为庆祝建区三十周年,9月7日,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三十而立 风华正茂”全媒体行活动。此次活动由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主办,大众网(威海)承办。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鲁网等10余家中央、省内外知名媒体记者、新闻平台代表及自媒体来区采风,共同感受三十年来经开区的发展成果,全面体会一个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开放之区 活力新城”。...

东阿经济开发区: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东阿经济开发区:推进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廖伟 通讯员 杨腾 聊城报道为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共建共享自贸红利,加快推动东阿医养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东阿经济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对外开放影响力,5月28日上午,东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万俸主持召开东阿经济开发区山东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产业图谱成全市招商“作战地图”

产业图谱成全市招商“作战地图”

  手里有“谱”,心里有底。近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威海市主导产业招商图谱》发布后,各区市、开发区根据实际情况,精准绘制了本区域主导产业招商图谱,并围绕优势产业精准开展招商行动,产业图谱已成为全市招商“作战地图”。   电子信息产业,是《威海市主导产业招商图谱》提出的6个产业方向中的头部个。在该大类下,威海梳理了光电子及通信产品、半导体及电子元器件产品、高端软件...

亮出高招硬招威海打好“一号工程”攻坚战_中国山东网

亮出高招硬招威海打好“一号工程”攻坚战_中国山东网

  2月7日,全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推进大会举行。会上,区市“一把手”、部门负责人、企业家纷纷上台,亮出看家本领、吹响冲锋号角,继续烧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这把火。   站在新起点上,全市上下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各区市、开发区和部门机关干部纷纷表示,要乘势而上,奋勇争先,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带动全年满堂红,当好“排头兵”,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治军赴山东青岛、威海、淄博等地对接洽谈招商合作

刘治军赴山东青岛、威海、淄博等地对接洽谈招商合作

  7月20日至23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治军赴山东省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威海乳山市仙泊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淄博市齐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对接活动、洽谈推进项目合作事宜。   在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公司,刘治军一行在青岛惠城环保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张新功的陪同下,考察了企业发展历程、科技研发、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情况,并进行了座谈交流。刘治军表示以...

威]文登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升温

威]文登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升温

  文登网讯(记者孙杰)文登经济开发区全力加大大项目的引进建设力度,力促项目引得来、建设快、早投产。   今年落户开发区的成达食品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主要从事******的屠宰及深加工。目前正在进行土地平整,计划3月初开工建设,年底前进行试生产。   成达食品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威海市的******深加工企业,年可加工肉食鸡7000...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网

  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于2005年,2006年3月成立省级开发区,2013年1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区位于威海市区中部,地处威海全域城市化和市域一体化的中心节点,总面积297平方公里,现辖草庙子、蔄山、汪疃3个镇和黄岚办事处,169个村,5个居委会,13万人口,是威海发展蕞为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和蕞新城市拓展区,先后被评为“中国蕞佳综合实力开发区”、...

威海乳山聚势谋远加快“两区”突破发展

威海乳山聚势谋远加快“两区”突破发展

  经济开发区和乳山市滨海新区都是从1992年开始筹建,三十年间,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地方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十而立,为更好适应新发展形势,当前,乳山市正举全市之力,汇集各方要素,全力破解“两区”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推动“两区”突破发展、提质增效。   位于乳山经济开发区的伯特利汽车底盘轻量化项目,主要从事汽车轻量化副车架、空心控制臂等设备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