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造船业“超级工厂”在威炼成
近日,刚投产的芜船(威海)海工科技产业园项目已然步入轨道:船体联合车间里,各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首艘7000PCTC双燃料汽车运输船加速打造。这种“造车模式”的流水线大幅提高了造船效率,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0%、整体节约人工近40%。
顺着工艺流程走来,8条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演着“机器人总动员”,“超级工厂”还配置了五大国内首次应用技术,全自动激光复合焊等技术领先世界。
就在5月30日投产当天,不少国外船东直接敲定了订单,并表示该工厂把“高效”两个字写进每一个细节中,在威海看到了“世界造船业的未来”。
难以想象,这样一个震惊业内的“超级工厂”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建成。2023年,拥有124年历史、曾创下中国造船行业39项头部的芜湖造船厂,在威海打开了“由江向海”的新篇章。
当被问到为何选择威海时,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芜船本部因受长江大桥、水渠条件等影响,只能建造5万吨以下的船,而威海芜船可以建造5万—10万吨的船舶。另外,“海边造”比“江边造”能减少试航及交船扫尾租用码头的成本。在优越营商环境的加持下,威海成为芜船优化布局、走向深海桥头堡的蕞佳选择。
“当下衡量造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已不限于造船本身的工艺和技术,更考验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水平。”企业负责人坦言,打从项目落地的头部天起,威海芜船就奔着一个目标进行考量和建设——“如何蕞大程度利用好船坞码头”。
曾经分散的厂房被优化整合,“超级工厂”分三层巧妙地与山体“融合”,“全国首条”“世界首条”智能生产线在这里诞生……在世界造船业首条全自动激光复合焊技术生产线上,记者看到,一台机器人正用激光“划样”,另一台机器人则在精准“剪裁”。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汽车运输船对薄板焊接要求较高,全自动激光复合焊能大大减少受热变形。”
在焊接环节,威海芜船将“智能化”做到极致。行健机器人参与建设并提供了“四机器人组立焊接工作站”,华工科技承接了切割下料车间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实现套料图零件解析、钢板喷码划线、自动切割、自动分拣、自动坡口、自动倒棱、产线内缓存码垛自动物流等工序的全面自动化集成。
作为芜船首个毗海、绿色、智能、可持续性海工装备基地,威海芜船主要建造汽车运输船、MR型成品油船等高附加值船型,总规划产能80万载重吨,计划年产值50亿元。威海芜船将实现每月万吨钢材的加工能力,目前在手订单已排到2028年。
离开威海芜船的“流水线公里优质港口岸线打造的高端海工装备“产业链”上,可以看到,这里已经吸引招商金陵、泰昇海缆等龙头企业入驻,总投资120亿元的43个优质产业项目快速推进,一座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乘势崛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