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新区让医药企业“拎包入住”菏泽鲁西新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梦工厂”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菏泽鲁西新区聚焦打造全产业链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共享平台,解决了生物医药产业化重资本和长周期的痛点,打通了新药物产业化“蕞后一公里”,形成了“资源在全球、产业在菏泽,研发在全球、孵化在菏泽”的产业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头部生产力,人才更是生物医药产业的重中之重。在研发端,菏泽鲁西新区成立生物医药(北京)离岸研究中心,广聚北京乃至国际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资源,实现了借发达地区的“地”,育菏泽的“苗”,有效破解招才难、留才难、创新能力弱的难题。
“离岸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开发项目有十亿元以上市场规模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数十亿市场规模的消化科品种,数亿元市场规模的OTC儿科药物等。预计5年累计开发引进项目40余个,达产后年销售额达50亿元。”生物医药(北京)离岸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生物医药(北京)离岸研究中心高标准快速招引超过15家与菏泽医药产业相关的研发、服务企业入驻离岸或达成协同合作意向,入驻企业中医药领域专业科研人员50余人,并汇集整合10余高等科研院所生物医药资源,引进20余位专家教授团队人才队伍,为鲁西新区生物医药的研发、转化、招商、人才引进积蓄力量。
北京离岸研发中心的新药成果不断涌现,但如何打通新药研发成果转化“蕞后一公里”,是生物医药产业再上一层楼的关键一招。为此,菏泽鲁西新区破立并举,通过模式创新建立起一个新药创新的“梦工厂”。
立足生物医药产业现状,菏泽鲁西新区创新打造了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智能化共享平台,这是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首家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开放共享平台。依托共享平台,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着力营造“离岸研发+引导孵化+产业共享+资本支撑+总部经济”产业新生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界限,形成资源共享的“智能制造+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辐射全国以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
据了未元医药销售公司总经理曾凡洪介绍,一种药品从研发到上市,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和技术,还需要专业的运营团队、独立的生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特别是创新药基本为一品一线,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大,临床费用高。于是,智能化共享平台应运而生。北京的离岸研究中心对药品进行研发成功后,可依托了园区内智能化共享平台智能化柔性生产线,解决一品一线的问题,可采购未元大健康产业园生产的原料,委托园区公司生产制剂,在科研成果可快速落地转化的同时,真正实现了不出园区,就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
“通俗地说,企业带着科技成果来了以后,可实现拎包入驻,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的重大产业项目,从而增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后劲和韧劲,加快构建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曾凡洪说。目前,了未元大健康产业园智能共享平台,与中国科学院3个院士团队建立了合作关系,柔性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军人才团队20余个,引导孵化创新药10个,MAH持有人16个、品种百余个、高端人才300余人。
作为全市生物医药的主阵地,菏泽现代医药港也在通过共享共建的模式,来撬动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动能。菏泽现代医药港实行的“园区共建、设施共用”模式,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租售和个性化订制代建,吸引了知和大药厂、近岸蛋白、简道制药等多家知名药企“拎包入住”,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来不仅使菏泽成为创新药的“策源地”,更将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生态。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共享平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加快了菏泽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速度,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技术、成果和人才都将持续在菏泽加快汇聚、落地生根、成长壮大。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看新区 让医药企业“拎包入住” 菏泽鲁西新区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梦工厂”》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