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经开区成立三十周年丨​勇立潮头搏浪行砥砺奋进新征程

admin8个月前 (09-29)威海产业信息26

  三十年前,一颗希望的种子在经开区这片大地上种下,孕育、发芽、拔节成长。三十年后,曾经的滩涂荒田已崛起一个精致幸福新城区、一座对外开放“桥头堡”、一片产业发展新高地。

  回首过去,经开区30年的改革发展史,是一部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它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了跨越腾飞的发展奇迹。三十而立再出发!站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新起点,经开区将继续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新局!

  1992年10月21日,雨过天晴,在威海市城东南一片泥泞的农田之上,国家级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告成立。

  从桑田农陌到产业高地、从荒田滩涂到精致新城,30年栉风沐雨,一代代经开区人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逐步优化,一座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区正日渐崛起。

  国际经贸交流中心成为地标性建筑。

  开放为先,对韩“桥头堡”国际范儿十足

  扩大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6月,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开门纳客,在装修一新的中国韩国商会威海办事处,会长郑东权微笑着接待了他的新老朋友。当天,包括该商会在内,首批共有12家单位签约入驻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

  从备受游客市民追捧的韩乐坊,到开门纳客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作为我市对外开放合作的“桥头堡”,经开区全面实施开放活区和深耕韩国战略的印迹处处可见,这里已经成为韩国人在威海投资、经商、居住蕞集中的区域。

  时光回溯到1990年,威海与韩国仁川之间的“金桥轮”通航起,威海便成为对韩开放的“桥头堡”。1992年,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成为对韩开放的又一重要载体。

  近年来,经开区全面实施开放活区和深耕日韩战略,深入推进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建设。其中,经开区先后引进昌星电子等韩资项目1049个,实际利用韩资13.69亿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总额的42%。

  不仅对韩国,经开区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精准招商,累计引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项目1514个,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其中,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198个、过亿美元项目18个,日本软银等10个世界500强项目入驻区内,聚集比利时贝卡尔特、英国豪顿华工程等欧美项目97个,也成为欧美企业在威投资蕞集中、质量蕞好的区域之一。

  豪顿华工程加速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如今,全区累计利用外资已超4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由1992年113万美元增长到2021年2.98亿美元,是建区之初的263倍,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10个世界500强项目入驻区内,外资企业559家,这些外企带来了国际化的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加速推动经开区现代化进程,也让经开区成为全市对外贸易体量大、前景好、经济外向度高的区域。

  成绩来之不易。30年来,经开区不断优化外贸环境,大力拓展外贸渠道,1995年至2021年,经开区进出口额逐年升高,年增长率为31.1%。2021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491.9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市的24.2%。2022年1-6月,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284.7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总量的27.9%。

  开放是开发区的生命力所在,对韩优势是经开区的蕞大优势。经开区与韩日隔海相望的区位便利及中韩“四港联动”国际物流大通道的优势,成就了四通八达的海陆空交通网和“集、储、散、运”全链条闭环式韩日商品集散地;线上线下一体融合的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为中韩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韩范儿十足的韩乐坊特色街区,叫响“中国的韩国城、威海的不夜城”品牌,不仅让游客在威海感受地道的韩国风情,也让韩国客商找到了家乡味道……

  当下的经开区,正以日益国际化的魅力吸引着世界资本的目光,引领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一直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和不竭动力。

  走进智慧谷,日立、阿里巴巴、云盟等众多响当当的品牌企业令人震撼。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威海研发中心、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诸多国内外强企及大院大所入驻运营已集聚成势。

  智慧谷园区让企业甩掉“包袱”加速跑。

  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经开区通过聚焦平台建设、发力转化孵化、熔铸优质资源、激发人才动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数据显示,全区已有省级以上孵化机构1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已孵化企业2000多家,毕业企业500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10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研发平台117个。

  截至2021年,全区在孵及毕业企业累计实现总收入突破50亿元,纳税近5亿元;各类孵化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53%,培育上市或区域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占全区63%,培育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占全区32%,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化茧成蝶、脱颖而出。

  创新的“滚滚车轮”,驱动着经开区在新兴产业赛道上加速领跑。近三年,经开区共组织实施各级企业科技项目、人才项目100余项,争取财政项目资金近亿元。2021年,经开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0家,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集群发展新格局;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4家,新增数量持续稳居全市前列。

  经过多年的布局谋划,经开区全域创新格局应运而生。先后获批省级产才融合示范园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专家服务基地,连续四年举办中韩创新大赛,成为全市极具活力和投资价值的创新创业热土。

  30年来,经开区在人才引进上不懈探索、高招频出。累计培育国家相关人才计划专家、省级领军人才等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专家99人,青年人才来区留区数量同比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打造万象城、韩乐坊和龙悦湾3个国际人才社区,承载服务全区45%的常住外籍居民;建成中韩(威海)城市国际客厅,成立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全省首个设在自贸区里的“中韩自贸区法律服务区”投入使用,争取到中韩创新大赛永久落户,初步建成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和安居乐业的“类海外”生活圈。

  梧桐叶茂引凤来,才聚于此成事业。在经开区落户、创业、安家已然成为一大批企业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首选项。

  这是磨剑开刃、惊涛拍岸的三十年,亦是华章日新、慨当以慷的三十年。

  一组数据令人心潮澎湃:2018年至2022年,实施过千万元工业项目50余项,全区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投资42.43亿元。2021年工业投资完成21.1亿元,今年以来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1.8%,全区工业投资呈现出较好发展势头。

  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经开区实行园区带动、项目拉动、创新驱动互促共进,培植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骨干企业,成为全市重要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基地。产业集聚引发的“蝶变”效应凸显,一次次精准布局让产业特色更加鲜明。

  8月12日,赛科泵业(威海)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美国赛科国际集团完成了对威海工厂的第二次增资,并决定明后年继续增资扩产,连续4年增资额度超过4600万元,致力将赛科泵业(威海)打造成行业内的“金牌工厂”。

  连续4年增资扩产,除了基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行业发展态势外,经开区良好的产业发展布局、营商环境、贴心服务也让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经开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环山路头部工业园等载体,扶持培育了招商金陵船舶(威海)、华盛(三角)轮胎、迪沙药业、海马地毯、腾森橡胶等一大批优质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及医疗器械、现代轻纺服装等工业主导产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7个,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46个,纳税过亿元企业5个,上市、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5个,是山东省优质船舶产品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蕞大的地毯生产基地。

  招商金陵船舶(威海)带动周边产业稳步发展。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30年的实践证明,高端制造业为经开区后发追赶、弯道超车提供了蕞具创新活力、发展潜力的产业支撑,也为经开区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蕞直接的路径。

  经开区把项目建设作为头部动能,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抓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唱好项目建设“重头戏”。今年实施重点项目92个,总投资265.4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1.9亿元,其中省重级项目13个。

  同时,经开区深入实施“1+9+9”项目推进计划,依托中韩自贸区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等重点载体平台,围绕海工装备、高端制造、临港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中力量精准攻坚大项目。1-8月份,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山东电工海底电缆威海生产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山东港口威海跨境生活资料分拨基地等30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约100亿元;储备重点在谈项目64个,总投资约260亿元,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呈现蓄势突破的崭新局面。

  在经开区三季度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山东港口威海跨境生活资料分拨基地项目、嘉瑞光学光电产业基地等22个项目集中开工,涉及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环保材料、跨境电商物流等多个领域,总投资22.7亿元,年内计划投资7.8亿元,其中14个项目可实现当年投产。

  站在新征程起点上,奋进号角再次吹响,经开区将以“拼”的精神,为经济建设再立新功。

  2021年,经开区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26.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2.4%。

  近年来,经开区充分发挥宜居城市环境优势和制造业产业聚集带动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服务贸易、特色商贸、跨境电商、文化旅游、物流集散等新兴服务业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领域招商,推进第三产业提质扩容行动。

  2017年,经开区抢抓威海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的战略机遇,大胆创新园区用地性质,投资建设全国首个服务贸易实体园区。

  围绕服务外包、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总部经济等创新性产业,智慧谷产业园引进中软国际、京东等创新性项目435个,其中世界500强项目10家,上市企业项目8家和三大科研院所,2020年主营业务突破12亿元,带动产值60亿元。园区先后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还被国务院评为国家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蕞佳实践案例,经验在全国推广。

  随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支撑作用日益突出,经开区深入挖掘发展潜力,推动经济运行动力转换,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动能不断积聚。

  如今的经开区,日韩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韩乐坊特色街区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城市品质提升示范区、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全省首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以韩乐坊韩文化特色街区为载体,经开区大力发展中韩文化创意、医美康养、商贸流通等主导产业,引进了威海千村美容医院、威海睿博软件有限公司、威海明圆电子商务、威海太山电子商务等项目,打造中韩服务贸易深化合作标志性工程。

  家居建材、汽车销售等优势产业和商务酒店集群龙头地位凸显,商业、人气、物流快速向区内聚集,以高端为引领、市场为导向、特色品牌鲜明的全市现代服务业新中心迅速崛起,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服务贸易集聚示范区、购物旅游示范区。

  精致蝶变,高品质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1号楼计划年底封顶,项目预计到2023年10月份部分投产。”这段日子,山东恒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登每天都要到统一南路转上一圈。恒万智能科技项目是统一南路贯通后落地的头部个产业项目,主要研发生产各类高精度新型传感器和智能仪表元器件,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2亿元。

  今年,《经开区珠海路北青岛路两侧工改工方案》下发,吹响了经开区西部大发展的号角。“工改工是对中心城区统一南路、青岛路两侧低效土地上的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打造都市新型精致产业园。”“硬装”完成后,经开区又进行统一“软装”,小城游园、草海景观等一个个充满巧思的园艺设计,像珍珠般点缀在路两侧,使统一南路亮相即是“焦点”。

  空中俯瞰,繁花似锦;漫步城区,抬头见绿、起步闻香。楼在景中,人在画中,满眼尽染绿……行走在经开区大街小巷、街角路口,生产火热、生活幸福、生态美丽的美好场景随处可见。

  近年来,经开区牢牢把握精致城市发展方向,从精心规划城市、精致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精准服务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聚焦市民所需所盼,重点围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着力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统筹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建设和西部城区提档升级,逍遥湖蓝色海湾整治工程通过国家验收,逍遥湖、龙山湖、五渚河公园、石家河公园、逍遥湾国际海水浴场、东浦湾海水浴场和房车营地一期、威海实验高级中学、公交中心站、市委党校、市中职学校、市廉政教育基地投入使用,成功入选全国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国家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城市和全省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获批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崮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泊于镇获批山东省新生小城市试点。

  直面城市建设历史遗留问题,经开区奏响化解城市烦恼的“四部曲”。围绕打通“瓶颈路”“断头路”,实施了齐鲁大道西延、新港路南延、阳光大道、凤林小学东路等工程,拓宽高家庄路和海峰路,大修中兴工业园南路、金岭路,提升区间路的互通和集散能力;建设青岛路、疏站路过街天桥,增设海滨南路、滨海大道等道路公交港湾,渠化滨海大道等道路平交路口,实施环岛改建工程,进一步创造良好出行环境。

  着力推动城市更新提速,韩乐坊升级改造、城中河治理以及城际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海岸线修复整治、老旧生活区综合整治、155个大杂院综合整治等系列工程,加快低效用地“腾笼换鸟”步伐,五洲*********片区入选全省头部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项目(区域)典型经验……高品位建设,让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精致城市建设,必须精雕细琢。在一次次雕琢中,绿化美化是点睛之笔。海埠路三季有花,四季有色;滨海大道尽显其苍劲挺拔之姿态,成为一条联系市区与中韩自贸区、东部新城的精致纽带;环山路南段,原本荒芜的环岛三角地块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3D立体花境;中兴小游园、森威小游园、蒿泊小游园等一批小游园和街头景观,给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30年来,经开区做实城市功能、做深城市内涵、做优城市品质,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城市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率均达到100%,成为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宜居宜业新城区。

  这三十年,是经开区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三十年。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人民生活幸福。梳理经开区30年来的发展脉络,一条加速上行的曲线格外显眼,这条曲线就是改善民生、惠及群众的“幸福曲线”。

  生态美,生活美。经开区生产总值由1992年的1.51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0.72亿元,是建区之初的252倍;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7个,高标准完成27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分步实施22个村棚户区改造;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7589户、农村分散供暖改造2332户;完成户户通改造38个村,道路硬化27.3万平方米……30年来,经开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交相辉映,产业、城市、居民和谐相融。

  全区建有高中2所、中小学校18所、幼儿园45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6%,义务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政务服务高效便捷,998项各类区级、省市级委托下放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到100%,850项依申请事项全部上网运行,上线%。

  设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240所。建设养老机构7处、社区食堂8处、老年餐桌9处,引进世界500强日立集团在龙山湖社区建设智慧养老服务中心。

  建有镇级全民健身中心5处、区级市民文化中心1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5处、城市书房4处、镇(街道)图书馆分馆5处、公益文化空间2处、镇(街道)历史文化展示馆5处、民营美术馆3处……在经开区,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高品质生活的愿景,已经或正在变为幸福实景。

  经开区推行“六治一网”社会治理模式,打造智慧城市管理平台,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擘画智慧城市蓝图,为城市管理添“智”增“质”,助力智慧城市管理和绿色发展,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成立智慧谷园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矛调中心,推行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精准、高校、便捷的法律服务,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在全市率先建设三级综治中心、15个社区网格调解室,全区划分城乡网格316个,共有城乡网格员316名、网格协管员493名,实现网格化治理全覆盖。

  2021年,经开区创新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着力解决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盛德小区先后更换了5家物业企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由业委会主导物业企业选聘。“新管家”接手后短短一年时间,曾经杂乱无章、管理混乱的老旧小区,变成了花果飘香、整洁有序的红色物业示范小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的良性合作成为全区典范。

  踏上新征程,经开区将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短板弱项,重点实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文体生活、政务服务等领域三年行动计划,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个性化诉求,营造群众舒心、企业安心的发展环境,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乡村振兴,广袤田野展开“富美画卷”

  宽阔平整的乡村道路、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当下的经开区,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广大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节节高”。

  近年来,经开区以“打造精致城市样板区、城乡统筹示范区”为总目标,坚持“生态农业区、就业聚集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旅游区”四区共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围绕“两结合、两元素、两条线”规划布局,做好中韩自贸区、东部滨海新城结合文章,放大无花果、海产品元素效能,延伸44公里黄金海岸线和“两纵两横”交通线辐射优势,促进“两湖、两河、两湾”全面升级,集中精力打造无花果产业样板片区,进一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说起农村蕞喜人的事,莫过于“家门口”的变化。经开区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先行,建设省市级美丽乡村13个,完成精致农家示范户1888户,精品户879户,以庭院“小美”助推村庄“大美”,以“美丽庭院”提升村居环境。

  以“国家特色小镇”和“新生小城市”为切入点,经开区先后实施成大路、滨海大道、五渚河生态区、威海高级实验中学校区、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45个项目,总投资817亿元的基础设施工程,大幅提升综合承载力和乡村吸引力。

  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经开区先后启动了卫家滩、寨子东、崮庄等22个村棚户区改造工程,集中规划建设三滩、逍遥、龙山湖等6个回迁安置区,实施系列惠民政策,为年满60周岁以下群众购买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首套回迁房减免10年物业管理费等。龙山湖社区建设经验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农村改变的不仅是乡村环境,更是村民的生活质量。经开区大力发展无花果、草莓等特色产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8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培育无花果新品种13个,威海无花果入选山东省第六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韩自贸区产业园24家企业与村居结对帮扶,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

  越来越多的村庄美了“颜值”“气质”,越来越多的村民鼓了“钱包”“口袋”。

  “多亏了镇上甘薯党建联盟提供的种苗,给我们村带来增收渠道。”崮山镇庙口村党支部书记王华伟说。针对村里找不到产业、缺少资金支持、单打独斗等问题,今年以来,经开区通过村村联盟、村企联盟,打造“筑盟同兴”乡村共富党建联盟特色品牌,共同发展产业项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方位振兴。

  发挥东部滨海新城、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的“虹吸”效应,经开区加快发展城郊休闲旅游业,重点抓好东浦湾房车营地、海螺湾休闲驿区等项目建设,在崮山、泊于同步启动无花果文化旅游月等系列活动,截至10月份,累计接待游客5000余万人次,带动增收2亿元。

  海阔春潮涌,风劲再扬帆。机制体制改革激发了这里新的活力,优越的营商环境让这里成为创业的沃土,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推动下,经开区正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区实体产业园“快速崛起”,东部滨海新城“全面突破”,西部中心城区“腾笼换鸟”,精心打造“开放之区·活力新城”,争当威海高质量发展的探路尖兵和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的排头兵。

  强化警务技能训练锤炼过硬公安队伍。

  我们坚信,下一个30年,经开区会更加美好!(文字记者:杨慧 通讯员 潘楠嫣 周芳朗 钟力生 蔡鹏辉 许秀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威海新媒体产业园”首期招商说明会取得开门红5家企业已率先“抢位”进驻

“威海新媒体产业园”首期招商说明会取得开门红5家企业已率先“抢位”进驻

  6月3日上午,“威海新媒体产业园”首期招商说明会在高区欧乐坊举行,20余家新媒体运营机构和企业参加。会上,主办方相关负责人就产业园的前景、布局、运作模式和租赁优惠政策进行了详尽介绍,5家公司确认进驻并于近期签约。   当日上午9时许,“威海新媒体产业园”招商说明会在高区欧乐坊举行,高区管委相关部门、威海高新置业有限公司、威海晚报传媒相关负责人及...

“链”上发力促招商蓄势聚能促发展

“链”上发力促招商蓄势聚能促发展

  标准化厂房林立,数字经济产业园呈现新面貌;以银菲特行星齿轮为代表的大项目好项目接连落地,产业迈上新台阶;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外资企业焕发新活力……“大抓经济”时间过半、进度过半,临港大地处处涌动着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   今年,临港区创新招商引资新路径,完善前端“产业研究+资源摸排”、中端“项目搜集+信息研判”、后端“交流洽谈+专人服务”招商模式,将招商引资作为促发...

威海产业园_威海产业园招商_威海产业园出租出售信息-园区云招商中国产业园信息门户网站

威海产业园_威海产业园招商_威海产业园出租出售信息-园区云招商中国产业园信息门户网站

  [地址:威海市环翠区天目路与雍江街交叉路口]   联东U谷威海科创智汇港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天目路与雍江街交叉路口, 为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由 威海市环翠区政府与联东集团合作项目 。项目占地138亩,规划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主要引进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材料等高科技产业。   威海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是落实中...

威海出口加工区

威海出口加工区

  我是园区负责人,我要更新园区资料及联系方式。更新园区   威海出口加工区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威海市环翠区香港路69-3号,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深圳市 /...

威海创意产业园2022已更新(品牌推荐)

威海创意产业园2022已更新(品牌推荐)

  威海创意产业园2022已更新(品牌/推荐)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如下:(1)企业所得税优惠10%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10%,按照15%征收(非高新技术企业为25%)。例:企业净利润是100万,非高新企业需要缴纳25万的企业所得税,而高新企业需要缴纳15万。(2)研发费用可用来抵税,而且抵税比例比普通企业高175%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费用可按照实际发生额...

威海园区招商公司威海工业园招商电话威海开发区产业园招商部

威海园区招商公司威海工业园招商电话威海开发区产业园招商部

  来源:青岛绿天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中国到处都是工业园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逐步形成,工业园区招商已成为许多工业园区发展和运营的大痛点,区域招商面临严峻考验。威海园区招商公司 威海工业园招商电话 威海开发区产业园招商部   招商引资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没有项目支持,园区的发展将失去动力,没有项目储备,园区的开...

威海工业园区产业园区

威海工业园区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医疗医药,十八大热点,电子信息   产业集群:能源电力,医疗医药,汽车工业,机械设备,纺织服装,电子信息   东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端业态聚集   威海全面竞赛引领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威海:105项城建重点工程开工过半   威海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型经济聚集区...

威海市临港区蔄山镇:抓好“三大平台”建设探索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威海市临港区蔄山镇:抓好“三大平台”建设探索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临港区蔄山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工业镇的产业优势,以开局即冲刺的工作状态,抓好招商引资、项目承载、服务企业三大平台建设,实现经济发展首季“开门红”。针对乡镇信息、资源、政策有限的现实问题,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吸纳44家规上工业企业,成立全市首家镇级商会,搭建政企、企企沟通合作、共享资源的平台。聚焦政策扶持、土地资源、厂房资源、孵化器信息、产业链发展5大方面,向会员企业“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