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扩大对韩开放
日,《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明确将威海市和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写入《协定》。威海市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年底,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进一步做实对韩经贸合作,为招商引资、科技合作、经贸交流提供更加具体的承载区域,决定在威海经开区规划建设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月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揭牌启动。
作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的实体园区,自贸区产业园以威海港为核心向外辐射发展,与经开区中心城区和东部滨海新城连为一体,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覆盖,以港口物流及先进制造产业为核心,划分为港口物流区、先进制造区、高端服务区、文旅休闲区4大功能区。实体园区启动以来,不断完善产业园建设规划,优化产业发展导向,全面推进招商工作。凭借得天独厚优势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依托市区两级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共同打造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优质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引进实施了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产业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迅速提升,园区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先进制造区,以招商金陵船厂为龙头的船舶制造产业集群,2020年实现营收31.1亿元,以豪顿华工程、赛科泵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集群,2020年实现营收31.2亿元。在港口物流区,由韩国WINHAND海空物流代理有限公司和韩国李钟允先生共同投资打造的中韩跨境电商物流基地项目(占地约47亩,总投资6000万美元,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从竞得土地到完成3.3万平米厂房主体建设仅用时5个月,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8.5亿元;今年以来,中外运智慧物流、鲲鹏科技等一批优质跨境电商、对韩贸易类企业落户园区,累计利用外资4300万美元以上,实现对外贸易20亿元以上。
为进一步深化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经区对韩开放桥头堡作用,突出做好深耕韩日文章,实现对韩经济、贸易、服务、文化和科技合作全面升级,我区在中韩自贸区实体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力,谋划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东部滨海新城和智慧谷产业园为核心载体,升级打造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2021年11月10日,经区举办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专题会议,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对韩开放的行动措施。要在中韩自贸协定框架内,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统筹做好资源整合、产业聚焦和招商合作,经过三年攻坚突破,推动对韩经济、贸易、科技、人文等领域合作交流全面升级,将经开区打造成中韩产业合作引领区、中韩科技创新先行区、中韩人文交流活力区和全国韩日商品集散头部门户。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由党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统筹工作推进。二是要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国际法律、税务、金融等代理或中介服务机制,持续优化政务审批服务,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在国际合作园区、对外贸易等方面的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和资源导入,用足用好各类相关政策,推动形成政策合力。
目前,已经拟定《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行动方案提出了加强对韩精准招商、打造跨境电商综合物流体系等17项具体目标任务,部署到2024年,经区韩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力争超过700家,占全市比重达到40%,对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8%以上,对韩进出口贸易额力争突破160亿。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