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威海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山东省威海市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admin9个月前 (09-29)威海产业信息13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山东省威海市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

  2020年5月18日下午14:30,威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副秘书长、政府新闻发言人王伟,市海洋发展局副县级干部程剑,环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林青松介绍了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有关情况

  威海是一个海洋大市,海域1.14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两倍,海洋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潜力和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的发展目标。威海是全国唯一、同时获得海洋领域四个国家级试点示范的地级市。2019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79.53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到33%。结合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做法,提出了规划建设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的设想。

  综合分析威海14个主要海洋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海洋新经济具有明显优势和发展潜力。

  海洋装备制造业拥有企业300多家,船舶产品涉及15大类40多个品种,17个品种填补国内空白,客滚船、重吊船市场占有率分别达70%和80%。近几年新产品研发不断加快,部分领域行业领先,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而且,海洋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平台、高校院所、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等相对集中在主城区北部。

  威海海洋生物产业的优势突出,总体规模和多个细分产业全国领先。2019年实现海产品产量269万吨,占全省36.7%、全国8.2%,全国头部。海洋生物领域的重点平台、高等院校、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等相对集中在东部沿海。

  海洋新经济增加值虽然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中占比不高,但可燃冰、碳纤维、石墨烯等研发生产行业领先,有较大增长潜力,特别是海洋碳汇资源丰富,探索实践走在前列,如果在价值实现环节率先突破,将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力。新经济领域的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等相对集中在南部沿海。

  以三大产业各类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北部、东部、南部区域为依托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具有现实操作性。

  建设思路总的思路是“一城三核、科技引领,多区布局、链式贯通,条块联动、全域覆盖”。北部以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为核心,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东部以威海海洋高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南部以蓝色碳谷为核心,建设海洋新经济先导区。总体定位国际一流、国内领先,成为全省、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愿景通过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力争全市海洋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750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0%。总体布局1、北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规划“165”布局。“1场”:建设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北核),丰富海上试验、对海观测试验、海洋定标等功能,集聚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成为全国海洋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的新引擎。“6基地”:建设综合服务、研发孵化、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等基地,形成海洋高端装备产业新高地。“5链”:重点构建智慧海洋信息、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科技旅游等5个产业链,形成浅海科技产业的集聚区。2、东部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规划“157”布局。“1园”:建设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东核),构建“科技研发+人才服务+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完整创新链条。“5区”:建设绿色养殖、远洋渔业、渔港经济、海洋食品、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5大聚集区,壮大海洋生物产业集群。“7链”:聚焦海带、海参、鲍鱼、牡蛎、鱿鱼、金***鱼、低值鱼等7大优势品类,构建从育苗育种、生态养殖、海洋捕捞到加工增值、冷链物流、市场拓展等完善的产业链条,打造以生物科技为特色的现代海洋生物产业的引领区。3、南部海洋新经济先导区,规划“134”布局。“1谷”:建设蓝色碳谷(南核),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3区”:建设海洋生态经济、现代种业、特种装备等3个示范区。“4链”:构建海洋碳汇、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育苗育种等4个产业链,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

  强化政策支持。围绕海洋科技城亟需突破的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关键平台,研究出台针对性强、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吸引科研机构和企业落户。

  加强双招双引。对准大院大所、名企强企聚焦用力,吸引高水平、专业化机构参与海洋科技城建设,提升科技城的层次和内涵。近期集中对接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自然资源部头部海洋研究所和中国船舶、航天科技等大院大所和实力企业,争取尽快入驻,并积极推进威海海洋无人装备与技术联合创新中心建设。

  深化对外合作。将科技城与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东北亚海洋合作常态机制以及与美国、欧盟、法国、芬兰合作结合,深化海洋经济、贸易、技术等各个领域的国际合作。

  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政府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政府、开发区管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威海国际海洋科技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海洋发展局。具体的建设运营,北部以环翠区为主,东部以荣成市为主,南部以南海新区为主,相关区市协同联动,围绕科技城的规划和主导产业共同抓好执行落实。

  北部板块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具体范围是指“葡萄滩-双岛湾”的沿海区域,由东到西,分别覆盖葡萄滩、金海滩、小石岛滩和双岛湾,区域岸线公里,适当向南北两侧延伸,向经区和临港区拓展,是海洋科技城智慧海洋创新资源蕞密集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海洋智能装备、海洋高端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

  北部板块的核心是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是目前国内唯一在建的综合性试验场,建成后,将形成国内领先的海洋装备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测试服务的能力,集聚国内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构建具备多种海洋高端装备研发能力的多学科研发平台,打造“研发-测试-孵化-人才供给”完整的链条,成为全国海洋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孵化和产业转化的新引擎。

  东部板块定位为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具体范围是指荣成市沿海特别是东部、南部一带,向威海主城区和文登方向辐射,区域岸线公里,是海洋科技城生物资源、研发机构、龙头企业蕞密集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绿色养殖、远洋渔业、渔港经济、海洋食品、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等产业,旨在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有竞争力的海洋生物产业集群。

  东部板块的核心是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建设海洋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孵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和海洋生物梦工场等创新平台,以前沿高新技术为先导,构建“科技研发+人才服务+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完整创新链条,打造以海洋生物科技为特色的海洋科技产业体系。

  南部板块定位为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具体范围自东向西,涵盖文登、南海及乳山市沿海区域,海岸线公里,是海洋科技城生态环境蕞好、承载能力蕞强的一个板块。主要发展海洋碳汇、现代种业、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经济,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海洋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南部的核心是蓝色碳谷。由南海新区蓝色创业谷、北京高新威海科创城、宝能海洋未来科技城、石墨烯技术研究院等组成。主要面向未来、高端和融合,建设研发创意、生态环保、商业服务等基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海洋未来产业。

  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的试验海域位于褚岛以北0.7公里海域内,这一海域60米以上水深面积约2平方公里,蕞大水深达72米,是我国浅海大陆架中难得的近岸深水区域。区域潮流蕞大流速达1.2米/秒,平均流速0.4米/秒,年平均有效波高约0.7米,而且季节差异显著,代表了我国大部分海域的设备仪器测试海况条件和潮流能、波浪能资源条件。经综合比选,原国家海洋局确定将“国家浅海仪器装备试验场”和“国家波浪能、潮流能综合海洋试验场”两场合一,在威海褚岛海域建设“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2014年,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与威海市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试验场建设正式启动。目前该试验场也是全国唯一的综合试验场,先后列入《全国海洋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

  2016年,我市将5平方公里试验海域,确权给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用于建设仪器装备试验平台、观测与监测系统、波浪能与潮流能试验泊位。目前,该海域已经布放了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式测试试验平台,具备无人船、无人机、水下潜器等海洋设备测试服务能力,下步还将建设多种科研设施。2019年,试验场承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哈工大、航天科技、中科院等试验任务40多项,由56个高校院所和企业组成的湾区建设联盟也将陆续参与试验场建设。

  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葡萄滩片区建设情况

  葡萄滩片区指远遥港、远遥嘴、褚岛、靖子头等相关陆域、海域。作为湾区核心的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就位于这个片区,配合试验场的深度开发应用,与之配套服务的葡萄滩片区应该率先规划设计,率先启动建设。其中渔港区域有现成的码头、闲置的水产品交易中心、部分待拆除设施和空地,南岸有环翠区海洋智能装备中心和国华大厦,对上述资源加以整合、改造、提升,可为国家浅海综合试验场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西部的泛华高尔夫球场、东部的金海游艇码头可为高端人才提供生活休闲服务设施。

  目前,对远遥渔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国华大厦和入口大门等改造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对高层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双招双引工作也在同步开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豪”拍再现!【苹果国际社区】绵阳市科创园区致远街2号苹果国际社区3栋2单元22层1号即将拍卖!起拍价3512万02月10日开拍!

“豪”拍再现!【苹果国际社区】绵阳市科创园区致远街2号苹果国际社区3栋2单元22层1号即将拍卖!起拍价3512万02月10日开拍!

  *本页涉及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建筑面积   买房加群,省钱不踩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目前,法拍房其实被很多人接受了,所以我们也看到蕞近一段时间明显比去年的关注度要高,参拍率也非常高。近日,绵阳科创园苹果国际社区一处被法院查封房屋公开拍卖,引发广泛关注   这套房子位于【苹果国际社区】 绵阳市科创园区致远街2号苹果国际社区...

为企业把脉问诊国家级创业导师走进威海(荣成)科创园

为企业把脉问诊国家级创业导师走进威海(荣成)科创园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为企业把脉问诊 国家级创业导师走进威海(荣成)科创园   为企业把脉问诊 国家级创业导师走进威海(荣成)科创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杨栋博 丛婕 威海报道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在威海南海新区揭牌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在威海南海新区揭牌

  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威海齐鲁网南海在线日讯(记者 于莎莎 通讯员 刘昌勇)7月2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简称“北京高科”)与威海市政府政产学研峰会在威海南海新区举行。会上,北京高科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威海南海新区管委签订共建北京高科威海...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落户威海南海新区(图)

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落户威海南海新区(图)

  原标题: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落户威海南海新区(图)   7月2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刘昌勇摄 中新网威海7月2日电 (张玉雷 刘昌勇)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威海市政府政产学研峰会2日在威海南海新区举行。会上,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会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   根据协...

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区域创新|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进海洋现代农业集群化发展   山东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称“园区”)位于山东半岛蕞东端——荣成市,毗邻日韩,三面环海,海岸线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立足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食品加工产业基础,园区现已...

华苑亦“享”天开感受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范儿”

华苑亦“享”天开感受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范儿”

  央广网天津3月29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实习生郭奕锦)规划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180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研发机构、20余家技术转移机构……作为天津市内唯一成片开发的工业园区以及天津滨海高新区的起步区和核心区,华苑科技园拥有优质载体,可有效承接京津冀优质科技成果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   2024年2月,天津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纳入...

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

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

  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价格信息   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房价动态   [在售]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优选品质好房,选购有礼!   【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楼盘动态: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的位置在万新路西侧、湖文路东侧,属于高层,小高层,多层类型的建筑。蕞新房价约为6000,容积率1.8。在同区域楼盘中,均和云谷滨海科创产业园...

威海南海新区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开建啦!刘国梁下海真相揭秘

威海南海新区京高科威海科创城开建啦!刘国梁下海真相揭秘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日前,在威海南海新区北京高科威海科创城施工现场,工程车往来穿梭,一台台打桩机正在紧张工作。明年9月科创城投入使用后,来自北京高科大学联盟12所成员高校的专家将在这里围绕国家、省重大研发计划或科技攻关计划发起挑战。   威海南海新区与北京高科大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