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火炬高新区完成华丽蜕变
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吸引高层次人才2000多人。图片来源:威海火炬高新区
谢菁 吕伟 本报特约通讯员 丰淑秀
这段时间,山东千舒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存波,正带领团队忙着研发仿生类医疗器械产品。
自2017年博士毕业后,李存波就来到了威海火炬高新区,深耕医疗器械技术领域5年。去年,李存波“转战”到千舒达,凭着对新技术的钻研迅速成为该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带头人。
要在国内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不能只靠个人单打独斗,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在千舒达担任技术总监的李存波,将自己的专长和技术倾囊相授,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7人的研发团队。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仿生类医疗器械产品亟需做技术升级,我们现在有6款产品在研发和注册阶段,一些产品已经完成了小样制作,预计2023年下半年完成注册并投入市场。”李存波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不断努力,让公司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确保更多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市场出现。
一个领军人才可带活一方产业。医疗器械产业是威海火炬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两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借助威高集团等骨干企业的带动,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产业人才不断实现“0”的突破。目前,威海火炬高新区集聚了像李存波这样的医疗产业人才3万多人,高层次人才2000多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3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带项目入驻。此外,瞄准医疗器械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威海火炬高新区引进海外高端人才5人、培养山东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15人,成功完成“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等8项关键技术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
医疗器械产业人才的招引集聚,使得威海火炬高新区这几年不断实现各类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优的突破。近日,威海火炬高新区将建设医疗器械产业人才集聚高地纳入该高新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支持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平台建设、人才引育、资源导入、服务协同等方面加强系统配套,统筹推进医疗人才建设工作。
今年5月,威海火炬高新区与区内5所高校签署《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在医工结合、医疗器械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形成有机融合;7月,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人才服务联盟成立,整合10家政府公益组织、人才社团、市场化机构等服务资源要素,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服务体系;9月,在该高新区总工会技术“红娘”牵线搭桥下,区内高校与重点医疗企业成功“牵手”合作;汇总该高新区14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人才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帮助企业招揽各类人才350余名为了吸引并留住医疗产业人才,威海火炬高新区掏出了真金和真心。
高端平台是投资环境的“放大器”,更是优质人才资源的“强磁场”。近 日,威海火炬高新区以“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落户该高新区为契机,导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清华大学等一批医疗器械行业的顶级创新资源,山东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7家,在技术研发、人才集聚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推动医疗器械产业迈向高端。
充沛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科研能力,为威海火炬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穿行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各个厂房,可看到生产线忙不停,项目应接不暇。目前该园区集聚了威高集团、吉威医疗、大正医疗等120多家高科技企业,产业园建成区则集聚了47家医疗企业,已形成以高端医用材料为特色的医疗器械产业链。眼下,医疗产业园三期15栋单体厂房已全部竣工,有10家医疗行业企业达成入驻意向。该产业园将注入满满新活力。
人才支撑产业,产业集聚人才。威海火炬高新区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医疗器械产业发展,重点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创新平台跃升、创新人才集聚、成果转化突破”4项工程,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加速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