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威海市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
威海市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常会会)5月28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近日正式印发实施的《威海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2021年度工作方案》《威海市十条优势产业链2021年度工作要点》有关情况进行介绍。据悉,我市将重点发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为建设制造业强市提供坚强支撑。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制造业发展呈现迅猛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16家,拥有34个行业大类、126个行业中类、238个行业小类,工业产品种类达3000多种。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679亿元,实现利润266.78亿元,同比增长24%,营业收入利润率9.96%,为全省头部。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9.8亿元,同比增长23.7%;实现利润48.5亿元,同比增长24.1%。
我市制造业发展呈现出集群化、专精化、高新化、智能化、低碳化等特点。《威海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2021年度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后,我市2021年度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力争到2021年底,我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10%,实施先进制造业项目200个以上,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家。
我市在推动十条优势产业链发展方面也取得诸多成效。2020年,十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以上,实现利润约210亿元,占比接近80%。今年一季度,十条优势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利润41亿元,占比接近85%。
推动政策要素资源向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聚集。
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软件、新材料、服务型制造等产业,培育一批新兴经济体。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工业设计中心10家以上,构建园区、平台、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设计生态体系。
重点支持培育200户冲击新目标企业和200户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链主型、平台型、撒手锏、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
开展“千项技改、千企转型”行动。今年认定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0家以上,争取列入市级绿色制造名单10家以上,列入国家、省级绿色制造名单5家以上。
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工程,梳理实施行业共性“卡脖子”关键技术100项,争取全年获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20项以上,新增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家以上。
年内实现5G网络连片优质覆盖、重点园区全覆盖,年内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3个以上。提升二级节点服务能力,争取新接入二级节点平台企业20家以上,打造节点解析应用标杆企业2个以上,标识解析量超过10万次。加快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争取新增山东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0家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20家以上。
每个区市确定2到3个主导产业、1到5个重点产业园区,引进专业运营管理机构,完善“私人定制”功能,实现资源配置的高度集中、综合功能效应的蕞大化。
谋划打造中日(威海)产业园,探索与日韩资企业合作共建、委托运营等多种合作模式,夯实日韩招商园区载体,加强对日韩高技术制造业靶向招商。拓展国内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合作的区域招商思路,全年争取引进制造业产业链合作项目50个以上。
版权声明:本文由威海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